持平之論的讀音 持平之論的意思
【解釋】持平:主持公道,沒有偏向。指公正的意見。也指折中、調和的話。【出處】《漢書·杜延年傳》:“延年論議持平。”【示例】此乃做書人~;若是一概抹殺,便不成為恕道了。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四回【近義詞】不偏不倚、公正無私【反義詞】偏聽偏信、一孔之見【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形容調和折中的言論
- 持
- 平
- 之
- 論
“持平之論”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chí píng zhī lùn]
- 漢字注音:
- ㄔˊ ㄆㄧㄥˊ ㄓ ㄌㄨㄣˋ
- 簡繁字形:
- 持平之論
- 是否常用:
- 否
“持平之論”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謂公正合理的議論和意見。 辭典解釋
持平之論 chí píng zhī lùn ㄔˊ ㄆㄧㄥˊ ㄓ ㄌㄨㄣˋ 客觀公正的意見或評論。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神仙必有,然非今之賣藥道士;佛菩薩必有,然非今之說法禪僧。斯真千古持平之論矣。」
《官場現形記.第三四回》:「此乃做書人持平之論;若是一概抹煞,便不成為恕道了。」
反義詞
偏激之詞英語 fair argument, unbiased view
網絡解釋
【解釋】持平:主持公道,沒有偏向。指公正的意見。也指折中、調和的話。
【出處】《漢書·杜延年傳》:“延年論議持平。”
【示例】此乃做書人~;若是一概抹殺,便不成為恕道了。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四回
【近義詞】不偏不倚、公正無私
【反義詞】偏聽偏信、一孔之見
【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形容調和折中的言論
“持平之論”的單字解釋
【持】:1.拿著;握著:持槍。2.保守住:維持。持久。3.掌握;料理:主持。勤儉持家。4.挾制:挾持。脅持。5.對抗:相持不下。
【平】:1.表面沒有高低凹凸,不傾斜:平坦。馬路很平。把紙鋪平了。2.使平:平了三畝地。把溝平了種莊稼。3.兩相比較沒有高低、先后;不相上下:平輩。平列。平局。平起平坐。這場球賽雙方打平了。4.達到相同的高度:平槽。平了世界記錄。5.平均;公平:平分。持平之論。6.安定:風平浪靜。心平氣和。7.用武力鎮壓;平定:平叛。平亂。8.抑止(怒氣):你先把氣平下去再說。9.經常的;普通的:平時。平淡。10.姓。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論】:[lùn]1.議論;分析和說明事理。2.衡量;評定。3.編次。4.研究。5.調查。6.推知。7.問,考慮。8.定罪。9.論告;彈劾。10.謂按照某種單位或類別等。11.敘說;說。12.言論;輿論。13.主張;學說;觀點。14.相貌。15.憑藉;倚仗。16.古代的一種氣球。是游戲、運動用具。17.文體的一種。即議論文。18.泛指文章。19.佛教解釋經義、論辯法相的書籍。梵名阿毗達摩,意為“對法”。同經、律合稱“三藏”。20.吐蕃大臣的稱號。又稱論逋。例由貴族擔任。後西藏仍沿用此稱。\\v。21.姓。[lún]1.《論語》的簡稱。2.用在大數目前,表示約數。3.同“掄”。選擇;選拔。4.同“掄”。用力揮動。5.同“倫”。事物的條理、秩序。6.同“倫”。類。7.同“倫”。道理。
“持平之論”的相關詞語
* 持平之論的讀音是:chí píng zhī lùn,持平之論的意思:【解釋】持平:主持公道,沒有偏向。指公正的意見。也指折中、調和的話。【出處】《漢書·杜延年傳》:“延年論議持平。”【示例】此乃做書人~;若是一概抹殺,便不成為恕道了。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四回【近義詞】不偏不倚、公正無私【反義詞】偏聽偏信、一孔之見【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形容調和折中的言論
基本解釋
謂公正合理的議論和意見。辭典解釋
持平之論 chí píng zhī lùn ㄔˊ ㄆㄧㄥˊ ㄓ ㄌㄨㄣˋ客觀公正的意見或評論。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神仙必有,然非今之賣藥道士;佛菩薩必有,然非今之說法禪僧。斯真千古持平之論矣。」
《官場現形記.第三四回》:「此乃做書人持平之論;若是一概抹煞,便不成為恕道了。」
反義詞
偏激之詞英語 fair argument, unbiased view
【解釋】持平:主持公道,沒有偏向。指公正的意見。也指折中、調和的話。
【出處】《漢書·杜延年傳》:“延年論議持平。”
【示例】此乃做書人~;若是一概抹殺,便不成為恕道了。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四回
【近義詞】不偏不倚、公正無私
【反義詞】偏聽偏信、一孔之見
【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形容調和折中的言論
【持】:1.拿著;握著:持槍。2.保守住:維持。持久。3.掌握;料理:主持。勤儉持家。4.挾制:挾持。脅持。5.對抗:相持不下。
【平】:1.表面沒有高低凹凸,不傾斜:平坦。馬路很平。把紙鋪平了。2.使平:平了三畝地。把溝平了種莊稼。3.兩相比較沒有高低、先后;不相上下:平輩。平列。平局。平起平坐。這場球賽雙方打平了。4.達到相同的高度:平槽。平了世界記錄。5.平均;公平:平分。持平之論。6.安定:風平浪靜。心平氣和。7.用武力鎮壓;平定:平叛。平亂。8.抑止(怒氣):你先把氣平下去再說。9.經常的;普通的:平時。平淡。10.姓。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論】:[lùn]1.議論;分析和說明事理。2.衡量;評定。3.編次。4.研究。5.調查。6.推知。7.問,考慮。8.定罪。9.論告;彈劾。10.謂按照某種單位或類別等。11.敘說;說。12.言論;輿論。13.主張;學說;觀點。14.相貌。15.憑藉;倚仗。16.古代的一種氣球。是游戲、運動用具。17.文體的一種。即議論文。18.泛指文章。19.佛教解釋經義、論辯法相的書籍。梵名阿毗達摩,意為“對法”。同經、律合稱“三藏”。20.吐蕃大臣的稱號。又稱論逋。例由貴族擔任。後西藏仍沿用此稱。\\v。21.姓。[lún]1.《論語》的簡稱。2.用在大數目前,表示約數。3.同“掄”。選擇;選拔。4.同“掄”。用力揮動。5.同“倫”。事物的條理、秩序。6.同“倫”。類。7.同“倫”。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