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記的讀音 拾遺記的意思
拾遺記 (拾遺記)《拾遺記》又名《拾遺錄》﹑《王子年拾遺記》。古代中國神話志怪小說集。作者東晉王嘉,字子年,隴西安陽(今甘肅渭源)人。《晉書》第95卷有傳。今傳本大約經過南朝梁宗室蕭綺的整理。
- 拾
- 遺
- 記
“拾遺記”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hí yí jì]
- 漢字注音:
- ㄕˊ ㄧˊ ㄐㄧˋ
- 簡繁字形:
- 拾遺記
- 是否常用:
- 否
“拾遺記”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又名《王子年拾遺記》。志怪小說集。十六國前秦王嘉作。十卷。前九卷雜錄上古至漢魏之神話傳聞,卷十記昆侖、蓬萊、方丈等八座仙山。多取自民間傳說,雖汗漫無際,但也有社會現實的折光。全書人物眾多、敘事委曲。辭典解釋
拾遺記 shí yí jì ㄕˊ ㄧˊ ㄐㄧˋ 書名。舊題晉王嘉撰,梁蕭綺錄,蓋即綺托名偽撰者,十卷,所記自太古至石虎時,事跡荒誕而辭采富腴。
網絡解釋
拾遺記 (拾遺記)
《拾遺記》又名《拾遺錄》﹑《王子年拾遺記》。古代中國神話志怪小說集。作者東晉王嘉,字子年,隴西安陽(今甘肅渭源)人。《晉書》第95卷有傳。今傳本大約經過南朝梁宗室蕭綺的整理。
“拾遺記”的單字解釋
【拾】:[shí]1.從地上撿起東西:拾麥穗兒。2.整理:拾掇。3.數目“十”的大寫。多用于票證、賬目等。[shè]輕步登上:拾級而上。
【遺】:1.遺失;丟失。2.遺漏。3.指失物。4.指散逸的典籍。5.缺漏;失誤。6.遺棄;捨棄。7.遺忘。8.遺留。9.剩餘,未盡。10.指前代遺留的風氣、風格等。11.離開,脫離。參見“遺世”。12.墮,落下;下垂。13.專指死人留下的。14.指帝王臨終遺命。15.謂排泄大小便或精液。16.指便溺。17.廢止。
【記】:同“記”。
“拾遺記”的相關詞語
* 拾遺記的讀音是:shí yí jì,拾遺記的意思:拾遺記 (拾遺記)《拾遺記》又名《拾遺錄》﹑《王子年拾遺記》。古代中國神話志怪小說集。作者東晉王嘉,字子年,隴西安陽(今甘肅渭源)人。《晉書》第95卷有傳。今傳本大約經過南朝梁宗室蕭綺的整理。
基本解釋
又名《王子年拾遺記》。志怪小說集。十六國前秦王嘉作。十卷。前九卷雜錄上古至漢魏之神話傳聞,卷十記昆侖、蓬萊、方丈等八座仙山。多取自民間傳說,雖汗漫無際,但也有社會現實的折光。全書人物眾多、敘事委曲。辭典解釋
拾遺記 shí yí jì ㄕˊ ㄧˊ ㄐㄧˋ書名。舊題晉王嘉撰,梁蕭綺錄,蓋即綺托名偽撰者,十卷,所記自太古至石虎時,事跡荒誕而辭采富腴。
拾遺記 (拾遺記)
《拾遺記》又名《拾遺錄》﹑《王子年拾遺記》。古代中國神話志怪小說集。作者東晉王嘉,字子年,隴西安陽(今甘肅渭源)人。《晉書》第95卷有傳。今傳本大約經過南朝梁宗室蕭綺的整理。【拾】:[shí]1.從地上撿起東西:拾麥穗兒。2.整理:拾掇。3.數目“十”的大寫。多用于票證、賬目等。[shè]輕步登上:拾級而上。
【遺】:1.遺失;丟失。2.遺漏。3.指失物。4.指散逸的典籍。5.缺漏;失誤。6.遺棄;捨棄。7.遺忘。8.遺留。9.剩餘,未盡。10.指前代遺留的風氣、風格等。11.離開,脫離。參見“遺世”。12.墮,落下;下垂。13.專指死人留下的。14.指帝王臨終遺命。15.謂排泄大小便或精液。16.指便溺。17.廢止。
【記】: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