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契的讀音 折契的意思
折契 漢 荀悅 《漢紀·高祖紀一》:“嘗從 王媼 、 武負 貰酒,每飲醉,留寢其家。上嘗見光怪, 負 等異之,輒折契棄券而不責。” 南朝 梁 任昉 《奏彈劉整》:“ 整 之撫侄,食有故人。何其不能折契鐘庾,而襜帷交質,人之無情,一何至此!” 清 黃宗羲 《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徐公神道碑銘》:“母黨式微。公折契田廬曰:‘俾無忘太夫人之德。’”
- 折
- 契
“折契”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hé qì]
- 漢字注音:
- ㄕㄜˊ ㄑㄧ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折契”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折券。
網絡解釋
折契
漢 荀悅 《漢紀·高祖紀一》:“嘗從 王媼 、 武負 貰酒,每飲醉,留寢其家。上嘗見光怪, 負 等異之,輒折契棄券而不責。” 南朝 梁 任昉 《奏彈劉整》:“ 整 之撫侄,食有故人。何其不能折契鐘庾,而襜帷交質,人之無情,一何至此!” 清 黃宗羲 《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徐公神道碑銘》:“母黨式微。公折契田廬曰:‘俾無忘太夫人之德。’”
“折契”的單字解釋
【折】:[shé]1.斷(多用于長條形的東西):樹枝折了。桌子腿撞折了。2.虧損:折本兒。折耗。3.姓。[zhé]1.斷;弄斷:骨折。把樹枝折斷了。2.損失:損兵折將。3.彎;彎曲:曲折。百折不撓。4.回轉;轉變方向:轉折。剛走出大門又折了回來。5.折服:心折。6.折合;抵換:折價。折賬。折變。7.買賣貨物時,照標價減去一個數目,減到原標價的十分之幾叫做幾折或幾扣,例如標價一元的減到九角叫做九折或九扣,減到七角五分叫做七五折或七五扣:對折。打九折。8.元雜劇每一個劇本分為四折,一折相當于后來的一場。9.漢字中有曲折的筆畫,形狀有“乛乚?乙”等。10.姓。11.折疊:折扇。折尺。她把信折好,裝在信封里。12.折子:奏折。存折兒。[zhē]1.翻轉:折跟頭。2.倒(dào)過來倒過去:水太熱,用兩個碗折一折就涼了。
【契】:[qì]1.證券,證明買賣、抵押、租賃等關系的文書:契約。契據。房契。2.相合,相投:相契。契合。默契。契友。契分(fèn)(投合無間的情分)。契厚。3.用刀雕刻:契刻。契舟求劍。4.〔契機〕指事物轉化的關鍵。5.刻的文字,近代稱甲骨文:書契。契文(甲骨文)。[qiè]古同“鍥”,用刀子刻。[xiè]古人名,中國商朝的祖先,傳說是舜的臣,助禹治水有功而封于商。
“折契”的相關詞語
* 折契的讀音是:shé qì,折契的意思:折契 漢 荀悅 《漢紀·高祖紀一》:“嘗從 王媼 、 武負 貰酒,每飲醉,留寢其家。上嘗見光怪, 負 等異之,輒折契棄券而不責。” 南朝 梁 任昉 《奏彈劉整》:“ 整 之撫侄,食有故人。何其不能折契鐘庾,而襜帷交質,人之無情,一何至此!” 清 黃宗羲 《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徐公神道碑銘》:“母黨式微。公折契田廬曰:‘俾無忘太夫人之德。’”
基本解釋
折券。折契
漢 荀悅 《漢紀·高祖紀一》:“嘗從 王媼 、 武負 貰酒,每飲醉,留寢其家。上嘗見光怪, 負 等異之,輒折契棄券而不責。” 南朝 梁 任昉 《奏彈劉整》:“ 整 之撫侄,食有故人。何其不能折契鐘庾,而襜帷交質,人之無情,一何至此!” 清 黃宗羲 《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徐公神道碑銘》:“母黨式微。公折契田廬曰:‘俾無忘太夫人之德。’”【折】:[shé]1.斷(多用于長條形的東西):樹枝折了。桌子腿撞折了。2.虧損:折本兒。折耗。3.姓。[zhé]1.斷;弄斷:骨折。把樹枝折斷了。2.損失:損兵折將。3.彎;彎曲:曲折。百折不撓。4.回轉;轉變方向:轉折。剛走出大門又折了回來。5.折服:心折。6.折合;抵換:折價。折賬。折變。7.買賣貨物時,照標價減去一個數目,減到原標價的十分之幾叫做幾折或幾扣,例如標價一元的減到九角叫做九折或九扣,減到七角五分叫做七五折或七五扣:對折。打九折。8.元雜劇每一個劇本分為四折,一折相當于后來的一場。9.漢字中有曲折的筆畫,形狀有“乛乚?乙”等。10.姓。11.折疊:折扇。折尺。她把信折好,裝在信封里。12.折子:奏折。存折兒。[zhē]1.翻轉:折跟頭。2.倒(dào)過來倒過去:水太熱,用兩個碗折一折就涼了。
【契】:[qì]1.證券,證明買賣、抵押、租賃等關系的文書:契約。契據。房契。2.相合,相投:相契。契合。默契。契友。契分(fèn)(投合無間的情分)。契厚。3.用刀雕刻:契刻。契舟求劍。4.〔契機〕指事物轉化的關鍵。5.刻的文字,近代稱甲骨文:書契。契文(甲骨文)。[qiè]古同“鍥”,用刀子刻。[xiè]古人名,中國商朝的祖先,傳說是舜的臣,助禹治水有功而封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