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勢語的讀音 手勢語的意思
手勢語 俗稱“啞語”、“手勢”。手語中的一種,以手的動作和面部表情表達思想,進行交際的手段。使用時,多半有上肢和身體的動作,在表達體系上有兩類:(1)不完全遵循有聲語言的語言規律,表達過程無嚴密的順序。(2)完全遵循有聲語言的語法規律,表達過程與口語、書面語一致。因手的表現力有限,故表達概念不如有聲語言準確,且難以表示抽象概引念。在聾人教育中,需結合其他語言形式加以運用。
- 手
- 勢
- 語
“手勢語”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hǒu shì yǔ]
- 漢字注音:
- ㄕㄡˇ ㄕˋ ㄩˇ
- 簡繁字形:
- 手勢語
- 是否常用:
- 否
“手勢語”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手語的一種。參見"手語"。
網絡解釋
手勢語
俗稱“啞語”、“手勢”。手語中的一種,以手的動作和面部表情表達思想,進行交際的手段。使用時,多半有上肢和身體的動作,在表達體系上有兩類:(1)不完全遵循有聲語言的語言規律,表達過程無嚴密的順序。(2)完全遵循有聲語言的語法規律,表達過程與口語、書面語一致。因手的表現力有限,故表達概念不如有聲語言準確,且難以表示抽象概引念。在聾人教育中,需結合其他語言形式加以運用。
“手勢語”的單字解釋
【手】:1.人體上肢前端能拿東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冊。手槍。3.拿著:人手一冊。4.做某種工作或有某種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機手。能手。選手。5.親手:手植。手書。6.指本領、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勢】:同“勢”。
【語】:[yǔ]1.話:語言。2.說:細語。3.諺語;成語:語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語言表示意思的動作或方式:手語。5.姓。[yù]均同“語”。
“手勢語”的相關詞語
* 手勢語的讀音是:shǒu shì yǔ,手勢語的意思:手勢語 俗稱“啞語”、“手勢”。手語中的一種,以手的動作和面部表情表達思想,進行交際的手段。使用時,多半有上肢和身體的動作,在表達體系上有兩類:(1)不完全遵循有聲語言的語言規律,表達過程無嚴密的順序。(2)完全遵循有聲語言的語法規律,表達過程與口語、書面語一致。因手的表現力有限,故表達概念不如有聲語言準確,且難以表示抽象概引念。在聾人教育中,需結合其他語言形式加以運用。
基本解釋
手語的一種。參見"手語"。手勢語
俗稱“啞語”、“手勢”。手語中的一種,以手的動作和面部表情表達思想,進行交際的手段。使用時,多半有上肢和身體的動作,在表達體系上有兩類:(1)不完全遵循有聲語言的語言規律,表達過程無嚴密的順序。(2)完全遵循有聲語言的語法規律,表達過程與口語、書面語一致。因手的表現力有限,故表達概念不如有聲語言準確,且難以表示抽象概引念。在聾人教育中,需結合其他語言形式加以運用。【手】:1.人體上肢前端能拿東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冊。手槍。3.拿著:人手一冊。4.做某種工作或有某種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機手。能手。選手。5.親手:手植。手書。6.指本領、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勢】:同“勢”。
【語】:[yǔ]1.話:語言。2.說:細語。3.諺語;成語:語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語言表示意思的動作或方式:手語。5.姓。[yù]均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