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公戲的讀音 師公戲的意思
師公戲 師公戲,儺戲戲曲劇種,清同治年間在巫師跳神的基礎上發展而成。最早用木制面具,故亦稱“木臉戲”,流行于廣西的河池、宜山、貴縣(今貴港)一帶。師公戲最初的劇目內容以驅鬼酬神為主,后來出現以神話和現實生活為題材的劇目。師公戲舞蹈豐富,原來是唱,后也有念白。 安徽、陜西等地的師公戲與端公戲以及貴州、四川等地流行的師道戲、師公臉殼戲、慶壇戲等,均屬同一類型,在藝術上則各有特色,大都用漢語演唱。
- 師
- 公
- 戲
“師公戲”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hī gōng xì]
- 漢字注音:
- ㄕ ㄍㄨㄥ ㄒㄧˋ
- 簡繁字形:
- 師公戲
- 是否常用:
- 否
“師公戲”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戲曲劇種。最早用木制面具,故亦稱"木臉戲",流行于廣西的河池﹑宜山﹑貴縣一帶。清同治年間在巫師跳神的基礎上發展而成。最初的劇目內容以驅鬼酬神為主,后來出現以神話和現實生活為題材的劇目。舞蹈豐富,原來是唱,后也有念白。又安徽﹑陜西等地的師公戲與端公戲以及貴州﹑四川等地流行的師道戲﹑師公臉殼戲﹑慶壇戲等,均屬同一類型,在藝術上則各有特色,大都用漢語演唱。
網絡解釋
師公戲
師公戲,儺戲戲曲劇種,清同治年間在巫師跳神的基礎上發展而成。最早用木制面具,故亦稱“木臉戲”,流行于廣西的河池、宜山、貴縣(今貴港)一帶。師公戲最初的劇目內容以驅鬼酬神為主,后來出現以神話和現實生活為題材的劇目。師公戲舞蹈豐富,原來是唱,后也有念白。
安徽、陜西等地的師公戲與端公戲以及貴州、四川等地流行的師道戲、師公臉殼戲、慶壇戲等,均屬同一類型,在藝術上則各有特色,大都用漢語演唱。
“師公戲”的單字解釋
【師】:同“師”。
【公】:1.屬于國家或集體的(跟“私”相對):公款。公物。公事公辦。2.共同的;大家承認的:公分母。公議。公約。3.屬于國際間的:公海。公制。公歷。4.使公開: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買公賣。大公無私。秉公辦理。6.公事;公務:辦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對上了年紀的男子的尊稱:諸公。張公。10.丈夫的父親;公公:公婆。11.屬性詞。(禽獸)雄性的(跟“母”相對):公羊。這只小雞是公的。
【戲】:[xì]1.角鬥,角力。2.開玩笑;嘲弄。3.指調戲。4,游戲;逸樂。5.指歌舞雜技等的表演。6.指戲劇。7.凡戲均有情節,因以借指事情,含貶義。8.姓。[hū]同“呼”。
“師公戲”的相關詞語
* 師公戲的讀音是:shī gōng xì,師公戲的意思:師公戲 師公戲,儺戲戲曲劇種,清同治年間在巫師跳神的基礎上發展而成。最早用木制面具,故亦稱“木臉戲”,流行于廣西的河池、宜山、貴縣(今貴港)一帶。師公戲最初的劇目內容以驅鬼酬神為主,后來出現以神話和現實生活為題材的劇目。師公戲舞蹈豐富,原來是唱,后也有念白。 安徽、陜西等地的師公戲與端公戲以及貴州、四川等地流行的師道戲、師公臉殼戲、慶壇戲等,均屬同一類型,在藝術上則各有特色,大都用漢語演唱。
基本解釋
戲曲劇種。最早用木制面具,故亦稱"木臉戲",流行于廣西的河池﹑宜山﹑貴縣一帶。清同治年間在巫師跳神的基礎上發展而成。最初的劇目內容以驅鬼酬神為主,后來出現以神話和現實生活為題材的劇目。舞蹈豐富,原來是唱,后也有念白。又安徽﹑陜西等地的師公戲與端公戲以及貴州﹑四川等地流行的師道戲﹑師公臉殼戲﹑慶壇戲等,均屬同一類型,在藝術上則各有特色,大都用漢語演唱。師公戲
師公戲,儺戲戲曲劇種,清同治年間在巫師跳神的基礎上發展而成。最早用木制面具,故亦稱“木臉戲”,流行于廣西的河池、宜山、貴縣(今貴港)一帶。師公戲最初的劇目內容以驅鬼酬神為主,后來出現以神話和現實生活為題材的劇目。師公戲舞蹈豐富,原來是唱,后也有念白。安徽、陜西等地的師公戲與端公戲以及貴州、四川等地流行的師道戲、師公臉殼戲、慶壇戲等,均屬同一類型,在藝術上則各有特色,大都用漢語演唱。
【師】:同“師”。
【公】:1.屬于國家或集體的(跟“私”相對):公款。公物。公事公辦。2.共同的;大家承認的:公分母。公議。公約。3.屬于國際間的:公海。公制。公歷。4.使公開: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買公賣。大公無私。秉公辦理。6.公事;公務:辦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對上了年紀的男子的尊稱:諸公。張公。10.丈夫的父親;公公:公婆。11.屬性詞。(禽獸)雄性的(跟“母”相對):公羊。這只小雞是公的。
【戲】:[xì]1.角鬥,角力。2.開玩笑;嘲弄。3.指調戲。4,游戲;逸樂。5.指歌舞雜技等的表演。6.指戲劇。7.凡戲均有情節,因以借指事情,含貶義。8.姓。[hū]同“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