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四鎮的讀音 安西四鎮的意思
安西四鎮 安西四鎮,指唐朝前期在西北地區設置,由安西都護府統轄的四個軍鎮。唐安西四鎮在歷史上存在了一個半世紀,它們對于唐朝政府撫慰西突厥,保護中西陸上交通要道,鞏固唐的西北邊防,都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貞觀十四年(640)八月唐滅高昌國,九月置安西都護府于西州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交河故城遺址),管理西域地區軍政事務。二十二年,唐軍進駐龜茲國以后,便將安西都護府移至龜茲國都城(今新疆庫車),同時在龜茲、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于闐(今新疆和田西南)、疏勒(今新疆喀什)四城修筑城堡,建置軍鎮,由安西都護兼統,故簡稱安西四鎮。貞觀以后,安西四鎮時置時罷,軍鎮也有所變動。調露元年(679),在唐安撫大使裴行儉平定匐延都督阿史那都支等人的反叛后,以碎葉水旁的碎葉鎮城代焉耆。從此安西四鎮是碎葉、龜茲、于闐、疏勒。
- 安
- 西
- 四
- 鎮
“安西四鎮”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ān xī sì zhèn]
- 漢字注音:
- ㄢ ㄒㄧ ㄙˋ ㄓㄣˋ
- 簡繁字形:
- 安西四鎮
- 是否常用:
- 否
“安西四鎮”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唐代設在西域的四個軍事重鎮。為龜茲﹑疏勒﹑于闐﹑焉耆(一作碎葉)。始設于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9年1月),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罷,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復。咸亨元年(公元670年)為吐蕃所陷,改碎葉為四鎮之一。長壽二年(公元693年),破吐蕃,復置龜茲疏勒﹑于闐﹑碎葉四鎮,開元七年(公元719年)棄碎葉城于西突厥十姓可汗,又改以焉耆為四鎮之一。安史亂后陷于吐蕃。
網絡解釋
安西四鎮
安西四鎮,指唐朝前期在西北地區設置,由安西都護府統轄的四個軍鎮。唐安西四鎮在歷史上存在了一個半世紀,它們對于唐朝政府撫慰西突厥,保護中西陸上交通要道,鞏固唐的西北邊防,都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貞觀十四年(640)八月唐滅高昌國,九月置安西都護府于西州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交河故城遺址),管理西域地區軍政事務。二十二年,唐軍進駐龜茲國以后,便將安西都護府移至龜茲國都城(今新疆庫車),同時在龜茲、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于闐(今新疆和田西南)、疏勒(今新疆喀什)四城修筑城堡,建置軍鎮,由安西都護兼統,故簡稱安西四鎮。貞觀以后,安西四鎮時置時罷,軍鎮也有所變動。調露元年(679),在唐安撫大使裴行儉平定匐延都督阿史那都支等人的反叛后,以碎葉水旁的碎葉鎮城代焉耆。從此安西四鎮是碎葉、龜茲、于闐、疏勒。
“安西四鎮”的單字解釋
【安】:1.安定:心神不安。坐不安,立不穩。2.使安定:安民。安神。安邦定國。3.對生活、工作等感到滿足合適:安于現狀(滿足于目前的狀況,不求進步)。安之若素。4.平安;安全(跟“危”相對):公安。治安。轉危為安。5.使有合適的位置:安插。安頓。6.安裝;設立:安門窗。安電燈。咱們村上安有線電視了。7.加上:安罪名。安個頭銜。8.存著;懷著(某種念頭,多指不好的):你安的什么心?9.姓。10.疑問代詞。11.問處所,跟“哪里”相同:而今安在?12.表示反問,跟“怎么、哪里”相同:不入虎穴,安得虎子?。安能若無其事?13.安培的簡稱。導體橫截面每秒通過的電量是1庫時,電流強度就是1安。
【西】:1.方位詞。四個主要方向之一,太陽落下去的一邊:西面。河西。往西去。夕陽西下。2.(Xī)西洋;內容或形式屬于西洋的:西餐。西醫。西服。西式。學貫中西。3.姓。
【四】:1.三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姓。3.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
【鎮】:1.壓;抑制:鎮紙。鎮痛。他一說話,就把大家給鎮住了。2.安定:鎮靜。鎮定。3.用武力維持安定:鎮守。坐鎮。4.鎮守的地方:軍事重鎮。5.行政區劃單位,一般由縣一級領導。6.較大的市集。7.把食物、飲料等同冰塊放在一塊兒或放在冷水里、冰箱里使涼:冰鎮汽水。把西瓜放在冷水里鎮一鎮。8.姓。9.表示整個的一段時間:鎮日(整天)。
“安西四鎮”的相關詞語
* 安西四鎮的讀音是:ān xī sì zhèn,安西四鎮的意思:安西四鎮 安西四鎮,指唐朝前期在西北地區設置,由安西都護府統轄的四個軍鎮。唐安西四鎮在歷史上存在了一個半世紀,它們對于唐朝政府撫慰西突厥,保護中西陸上交通要道,鞏固唐的西北邊防,都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貞觀十四年(640)八月唐滅高昌國,九月置安西都護府于西州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交河故城遺址),管理西域地區軍政事務。二十二年,唐軍進駐龜茲國以后,便將安西都護府移至龜茲國都城(今新疆庫車),同時在龜茲、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于闐(今新疆和田西南)、疏勒(今新疆喀什)四城修筑城堡,建置軍鎮,由安西都護兼統,故簡稱安西四鎮。貞觀以后,安西四鎮時置時罷,軍鎮也有所變動。調露元年(679),在唐安撫大使裴行儉平定匐延都督阿史那都支等人的反叛后,以碎葉水旁的碎葉鎮城代焉耆。從此安西四鎮是碎葉、龜茲、于闐、疏勒。
基本解釋
唐代設在西域的四個軍事重鎮。為龜茲﹑疏勒﹑于闐﹑焉耆(一作碎葉)。始設于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9年1月),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罷,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復。咸亨元年(公元670年)為吐蕃所陷,改碎葉為四鎮之一。長壽二年(公元693年),破吐蕃,復置龜茲疏勒﹑于闐﹑碎葉四鎮,開元七年(公元719年)棄碎葉城于西突厥十姓可汗,又改以焉耆為四鎮之一。安史亂后陷于吐蕃。安西四鎮
安西四鎮,指唐朝前期在西北地區設置,由安西都護府統轄的四個軍鎮。唐安西四鎮在歷史上存在了一個半世紀,它們對于唐朝政府撫慰西突厥,保護中西陸上交通要道,鞏固唐的西北邊防,都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貞觀十四年(640)八月唐滅高昌國,九月置安西都護府于西州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交河故城遺址),管理西域地區軍政事務。二十二年,唐軍進駐龜茲國以后,便將安西都護府移至龜茲國都城(今新疆庫車),同時在龜茲、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于闐(今新疆和田西南)、疏勒(今新疆喀什)四城修筑城堡,建置軍鎮,由安西都護兼統,故簡稱安西四鎮。貞觀以后,安西四鎮時置時罷,軍鎮也有所變動。調露元年(679),在唐安撫大使裴行儉平定匐延都督阿史那都支等人的反叛后,以碎葉水旁的碎葉鎮城代焉耆。從此安西四鎮是碎葉、龜茲、于闐、疏勒。【安】:1.安定:心神不安。坐不安,立不穩。2.使安定:安民。安神。安邦定國。3.對生活、工作等感到滿足合適:安于現狀(滿足于目前的狀況,不求進步)。安之若素。4.平安;安全(跟“危”相對):公安。治安。轉危為安。5.使有合適的位置:安插。安頓。6.安裝;設立:安門窗。安電燈。咱們村上安有線電視了。7.加上:安罪名。安個頭銜。8.存著;懷著(某種念頭,多指不好的):你安的什么心?9.姓。10.疑問代詞。11.問處所,跟“哪里”相同:而今安在?12.表示反問,跟“怎么、哪里”相同:不入虎穴,安得虎子?。安能若無其事?13.安培的簡稱。導體橫截面每秒通過的電量是1庫時,電流強度就是1安。
【西】:1.方位詞。四個主要方向之一,太陽落下去的一邊:西面。河西。往西去。夕陽西下。2.(Xī)西洋;內容或形式屬于西洋的:西餐。西醫。西服。西式。學貫中西。3.姓。
【四】:1.三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姓。3.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
【鎮】:1.壓;抑制:鎮紙。鎮痛。他一說話,就把大家給鎮住了。2.安定:鎮靜。鎮定。3.用武力維持安定:鎮守。坐鎮。4.鎮守的地方:軍事重鎮。5.行政區劃單位,一般由縣一級領導。6.較大的市集。7.把食物、飲料等同冰塊放在一塊兒或放在冷水里、冰箱里使涼:冰鎮汽水。把西瓜放在冷水里鎮一鎮。8.姓。9.表示整個的一段時間:鎮日(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