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腔的讀音 學生腔的意思
學生腔 學生腔,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為xué shēng qiāng,釋義為指詞匯貧乏、呆板無生氣的言語、文風。
- 學
- 生
- 腔
“學生腔”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xué shēng qiāng]
- 漢字注音:
- ㄒㄩㄝˊ ㄕㄥ ㄑㄧㄤ
- 簡繁字形:
- 學生腔
- 是否常用:
- 是
“學生腔”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指詞匯貧乏﹑呆板無生氣的言語﹑文風。
網絡解釋
學生腔
學生腔,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為xué shēng qiāng,釋義為指詞匯貧乏、呆板無生氣的言語、文風。
“學生腔”的單字解釋
【學】:1.學習:學技術。勤工儉學。我跟著他學了許多知識。2.模仿:他學杜鵑叫,學得很像。3.學問:治學。才疏學淺。博學多能。4.指學科:數學。物理學。政治經濟學。5.學校:小學。大學。上學。6.姓。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優生優育。生于北京。2.生長: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對):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計:謀生。營生。5.生命:喪生。舍生取義。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龍活虎。8.產生;發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燒:生火。生爐子。10.姓。11.果實沒有成熟(跟“熟”相對,下12.—13.同):生柿子。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沒有煮過或煮得不夠的:夾生飯。生吃瓜果要洗凈。15.沒有進一步加工或煉過的:生石膏。生鐵。16.生疏:生人。生字。認生。剛到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強:生湊(勉強湊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數表示感情、感覺的詞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詞后綴:醫生。20.某些副詞的后綴,如“好生、怎生”等。
【腔】:1.動物身體內部空的部分:口腔。鼻腔。胸腔。腹腔。滿腔熱血。2.(腔兒)話:開腔。答腔。3.樂曲的調子:高腔。花腔。昆腔。唱腔兒。唱走了腔兒。4.說話的腔調:京腔。山東腔。學生腔。5.用于宰殺過的羊(多見于早期白話):一腔羊。
“學生腔”的相關詞語
“學生腔”造句
看看你的文章吧,學生腔十足!”李教授對著他的一學生說。
讀文學書,寫學生腔文章,夢想著成為文學家的樣子。
學生走上社會之后,要力爭擺脫學生腔,說話。
中國學生電影與外國的主要差距是“學生腔太濃”。
這篇文章文從字順,條理清晰,但還是透出一股濃濃的學生腔。
正因為有著如此明白的父親,朱夏妮的寫作才從學生腔里脫穎而出。
本來想表現得比較成熟,但是一開口就露出了學生腔。
如果一篇文章,一個演說,顛來倒去,總是那幾個名詞,一套“學生腔”,沒有一點生動活潑的語言,這豈不是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像個癟三嗎?
* 學生腔的讀音是:xué shēng qiāng,學生腔的意思:學生腔 學生腔,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為xué shēng qiāng,釋義為指詞匯貧乏、呆板無生氣的言語、文風。
基本解釋
1.指詞匯貧乏﹑呆板無生氣的言語﹑文風。學生腔
學生腔,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為xué shēng qiāng,釋義為指詞匯貧乏、呆板無生氣的言語、文風。
【學】:1.學習:學技術。勤工儉學。我跟著他學了許多知識。2.模仿:他學杜鵑叫,學得很像。3.學問:治學。才疏學淺。博學多能。4.指學科:數學。物理學。政治經濟學。5.學校:小學。大學。上學。6.姓。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優生優育。生于北京。2.生長: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對):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計:謀生。營生。5.生命:喪生。舍生取義。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龍活虎。8.產生;發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燒:生火。生爐子。10.姓。11.果實沒有成熟(跟“熟”相對,下12.—13.同):生柿子。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沒有煮過或煮得不夠的:夾生飯。生吃瓜果要洗凈。15.沒有進一步加工或煉過的:生石膏。生鐵。16.生疏:生人。生字。認生。剛到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強:生湊(勉強湊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數表示感情、感覺的詞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詞后綴:醫生。20.某些副詞的后綴,如“好生、怎生”等。
【腔】:1.動物身體內部空的部分:口腔。鼻腔。胸腔。腹腔。滿腔熱血。2.(腔兒)話:開腔。答腔。3.樂曲的調子:高腔。花腔。昆腔。唱腔兒。唱走了腔兒。4.說話的腔調:京腔。山東腔。學生腔。5.用于宰殺過的羊(多見于早期白話):一腔羊。
看看你的文章吧,學生腔十足!”李教授對著他的一學生說。
讀文學書,寫學生腔文章,夢想著成為文學家的樣子。
學生走上社會之后,要力爭擺脫學生腔,說話。
中國學生電影與外國的主要差距是“學生腔太濃”。
這篇文章文從字順,條理清晰,但還是透出一股濃濃的學生腔。
正因為有著如此明白的父親,朱夏妮的寫作才從學生腔里脫穎而出。
本來想表現得比較成熟,但是一開口就露出了學生腔。
如果一篇文章,一個演說,顛來倒去,總是那幾個名詞,一套“學生腔”,沒有一點生動活潑的語言,這豈不是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像個癟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