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教序的讀音 圣教序的意思
唐碑名。全稱《大唐三藏圣教序》。唐玄奘法師至印度取經﹐回長安后﹐譯經﹑論一千余卷。貞觀二二年﹐太宗作此序表彰其事。時高宗為太子﹐又作《述三藏圣教序記》。至高宗朝﹐多處將序﹑記刻石立碑。其中后世最有名者﹐為咸亨三年由弘福寺僧懷仁集晉王羲之字跡刻成﹐后附玄奘所譯《心經》。碑在西安學宮﹐世稱《集王圣教序》。
- 圣
- 教
- 序
“圣教序”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hèng jiào xù]
- 漢字注音:
- ㄕㄥˋ ㄐㄧㄠˋ ㄒㄩˋ
- 簡繁字形:
- 聖教序
- 是否常用:
- 否
“圣教序”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唐碑名。全稱《大唐三藏圣教序》。唐玄奘法師至印度取經﹐回長安后﹐譯經﹑論一千余卷。貞觀二二年﹐太宗作此序表彰其事。時高宗為太子﹐又作《述三藏圣教序記》。至高宗朝﹐多處將序﹑記刻石立碑。其中后世最有名者﹐為咸亨三年由弘福寺僧懷仁集晉王羲之字跡刻成﹐后附玄奘所譯《心經》。碑在西安學宮﹐世稱《集王圣教序》。 辭典解釋
圣教序 shèng jiào xù ㄕㄥˋ ㄐㄧㄠˋ ㄒㄩˋ 〈大唐三藏圣教序〉的簡稱。唐初玄奘赴西域取經,往返共歷十七年,回長安后,翻譯佛教經、律、論三藏要籍六百五十七部,唐太宗特制此序表彰其事,冠于諸經之首。高宗永徽四年(西元653)?由褚遂良書于石碑,稱為「褚圣教序」。為褚遂良晚年代表作品。高宗咸亨三年(西元672)?弘福寺懷仁和尚集王羲之草書刻于石碑,稱為「集王書圣教序」,簡稱為「王圣教序」。
網絡解釋
“圣教序”的單字解釋
【圣】:1.最崇高的:圣地。神圣。2.稱學識或技能有極高成就的:圣手。詩圣。3.指圣人:圣賢。4.封建社會尊稱帝王:圣上。圣旨。5.宗教徒對所崇拜的事物的尊稱:圣經。圣靈。6.姓。
【教】:[jiào]1.教導;教育:管教。請教。受教。因材施教。2.宗教:佛教。伊斯蘭教。信教。在教。3.姓。4.使;令;讓:教他無計可施。教我十分為難。[jiāo]把知識或技能傳給人:教唱歌。教小孩兒識字。師傅把技術教給徒弟。
【序】:1.次序:順序。秩序。工序。程序。井然有序。2.排次序:序次。序齒。3.開頭的;在正式內容以前的:序幕。序曲。4.序文:寫了一篇序。5.古代指廂房:東序。西序。6.古代由地方舉辦的學校:庠序。
“圣教序”的相關詞語
* 圣教序的讀音是:shèng jiào xù,圣教序的意思:唐碑名。全稱《大唐三藏圣教序》。唐玄奘法師至印度取經﹐回長安后﹐譯經﹑論一千余卷。貞觀二二年﹐太宗作此序表彰其事。時高宗為太子﹐又作《述三藏圣教序記》。至高宗朝﹐多處將序﹑記刻石立碑。其中后世最有名者﹐為咸亨三年由弘福寺僧懷仁集晉王羲之字跡刻成﹐后附玄奘所譯《心經》。碑在西安學宮﹐世稱《集王圣教序》。
基本解釋
唐碑名。全稱《大唐三藏圣教序》。唐玄奘法師至印度取經﹐回長安后﹐譯經﹑論一千余卷。貞觀二二年﹐太宗作此序表彰其事。時高宗為太子﹐又作《述三藏圣教序記》。至高宗朝﹐多處將序﹑記刻石立碑。其中后世最有名者﹐為咸亨三年由弘福寺僧懷仁集晉王羲之字跡刻成﹐后附玄奘所譯《心經》。碑在西安學宮﹐世稱《集王圣教序》。辭典解釋
圣教序 shèng jiào xù ㄕㄥˋ ㄐㄧㄠˋ ㄒㄩˋ〈大唐三藏圣教序〉的簡稱。唐初玄奘赴西域取經,往返共歷十七年,回長安后,翻譯佛教經、律、論三藏要籍六百五十七部,唐太宗特制此序表彰其事,冠于諸經之首。高宗永徽四年(西元653)?由褚遂良書于石碑,稱為「褚圣教序」。為褚遂良晚年代表作品。高宗咸亨三年(西元672)?弘福寺懷仁和尚集王羲之草書刻于石碑,稱為「集王書圣教序」,簡稱為「王圣教序」。
【圣】:1.最崇高的:圣地。神圣。2.稱學識或技能有極高成就的:圣手。詩圣。3.指圣人:圣賢。4.封建社會尊稱帝王:圣上。圣旨。5.宗教徒對所崇拜的事物的尊稱:圣經。圣靈。6.姓。
【教】:[jiào]1.教導;教育:管教。請教。受教。因材施教。2.宗教:佛教。伊斯蘭教。信教。在教。3.姓。4.使;令;讓:教他無計可施。教我十分為難。[jiāo]把知識或技能傳給人:教唱歌。教小孩兒識字。師傅把技術教給徒弟。
【序】:1.次序:順序。秩序。工序。程序。井然有序。2.排次序:序次。序齒。3.開頭的;在正式內容以前的:序幕。序曲。4.序文:寫了一篇序。5.古代指廂房:東序。西序。6.古代由地方舉辦的學校: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