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民的讀音 吏民的意思
吏民 吏民,官吏與庶民的意思,出自《墨子·號令》:“敵人卒而至,嚴令吏民,無敢讙囂。”
- 吏
- 民
“吏民”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lì mín]
- 漢字注音:
- ㄌㄧˋ ㄇㄧㄣ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吏民”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官吏與庶民。 辭典解釋
吏民 lì mín ㄌㄧˋ ㄇㄧㄣˊ 官吏與庶民。
《漢書.卷二.惠帝紀》:「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挾書律。」
《文選.朱叔元.為幽州牧與彭寵書》:「伯通與吏民語,何以為顏,步行拜起。」
網絡解釋
吏民
吏民,官吏與庶民的意思,出自《墨子·號令》:“敵人卒而至,嚴令吏民,無敢讙囂。”
“吏民”的單字解釋
【吏】:1.舊時沒有品級的小公務人員:胥吏。2.舊時泛指官吏:大吏。酷吏。3.姓。
【民】:1.人民:國泰民安。為民除害。2.指某種人:藏民。回民。農民。漁民。牧民。居民。僑民。3.民間的:民歌。民謠。4.非軍人;非軍事的:擁軍愛民。民航。民用。5.姓。
“吏民”的相關成語
“吏民”的相關詞語
“吏民”造句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按:“吏民”造籍合簿,始于何時,文獻并無明確記載。
然而,此處既稱“士民簿”,也就是所謂“吏民簿”,卻為何又單獨統計吏口?
然后集合江夏吏民將士,全力去搶江陵,那里屯著荊州的大半軍資錢糧,是荊襄八郡最重要的戰略之地。
【原典】法律政令者,吏民規矩繩墨也。
城降三日,吏民從服,孩兒、老母,口以萬數,一旦放兵縱火,聞之可為酸鼻。
城降三日,吏民從服,孩兒老母,人口萬數,一旦縱兵放火,居心何忍?汝系宗室子孫,嘗居吏職,奈何亦為此殘虐?仰視天,俯視地,未必相容,大非朕伐罪吊民的初意呢!
去使多恃勢作威,劫奪婦女,毆擊吏卒,累得吏民痛心疾首,飲恨吞聲。
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 吏民的讀音是:lì mín,吏民的意思:吏民 吏民,官吏與庶民的意思,出自《墨子·號令》:“敵人卒而至,嚴令吏民,無敢讙囂。”
基本解釋
官吏與庶民。辭典解釋
吏民 lì mín ㄌㄧˋ ㄇㄧㄣˊ官吏與庶民。
《漢書.卷二.惠帝紀》:「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挾書律。」
《文選.朱叔元.為幽州牧與彭寵書》:「伯通與吏民語,何以為顏,步行拜起。」
吏民
吏民,官吏與庶民的意思,出自《墨子·號令》:“敵人卒而至,嚴令吏民,無敢讙囂。”【吏】:1.舊時沒有品級的小公務人員:胥吏。2.舊時泛指官吏:大吏。酷吏。3.姓。
【民】:1.人民:國泰民安。為民除害。2.指某種人:藏民。回民。農民。漁民。牧民。居民。僑民。3.民間的:民歌。民謠。4.非軍人;非軍事的:擁軍愛民。民航。民用。5.姓。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按:“吏民”造籍合簿,始于何時,文獻并無明確記載。
然而,此處既稱“士民簿”,也就是所謂“吏民簿”,卻為何又單獨統計吏口?
然后集合江夏吏民將士,全力去搶江陵,那里屯著荊州的大半軍資錢糧,是荊襄八郡最重要的戰略之地。
【原典】法律政令者,吏民規矩繩墨也。
城降三日,吏民從服,孩兒、老母,口以萬數,一旦放兵縱火,聞之可為酸鼻。
城降三日,吏民從服,孩兒老母,人口萬數,一旦縱兵放火,居心何忍?汝系宗室子孫,嘗居吏職,奈何亦為此殘虐?仰視天,俯視地,未必相容,大非朕伐罪吊民的初意呢!
去使多恃勢作威,劫奪婦女,毆擊吏卒,累得吏民痛心疾首,飲恨吞聲。
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