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口賦的讀音 口賦的意思

    口賦 口賦是秦漢時政府征收的一種人頭稅。亦稱“口錢”、“口算”。秦時口賦就是“頭會箕斂”式的人頭稅。漢代的口賦是專對7歲到14歲的兒童征收的人頭稅,每人每年交納20錢,屬皇室收入。武帝時軍費不足,口賦起征年齡降為3歲,征收額提為23錢。口賦加重,造成生子輒殺的慘劇。元帝時采納了貢禹的建議,恢復7歲起征,每人仍為23錢。漢末,個別地方有改自1歲起征的。少數民族地區的兒童,每口收賨布二丈。
    • kǒu

    “口賦”的讀音

    拼音讀音
    [kǒu fù]
    漢字注音:
    ㄎㄡˇ ㄈㄨˋ
    簡繁字形:
    口賦
    是否常用:

    “口賦”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古代的人口稅。

    辭典解釋

    口賦  kǒu fù  ㄎㄡˇ ㄈㄨˋ  

    古代按照人口所收的稅,始于秦代。以漢代而言,七歲至十四歲,每人每年出二十錢以供天子,為口賦;武帝時增至二十三錢,以補車騎馬匹之費。歷代或因其名,但規定各異。
    也稱為「口錢」、「口算」。

    網絡解釋

    口賦

    口賦是秦漢時政府征收的一種人頭稅。亦稱“口錢”、“口算”。秦時口賦就是“頭會箕斂”式的人頭稅。漢代的口賦是專對7歲到14歲的兒童征收的人頭稅,每人每年交納20錢,屬皇室收入。武帝時軍費不足,口賦起征年齡降為3歲,征收額提為23錢。口賦加重,造成生子輒殺的慘劇。元帝時采納了貢禹的建議,恢復7歲起征,每人仍為23錢。漢末,個別地方有改自1歲起征的。少數民族地區的兒童,每口收賨布二丈。

    “口賦”的單字解釋

    】:1.嘴。2.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長城的關口:轉口。出口轉內銷。口外。古北口。4.行業;系統;專業方向:對口支援。文教口。專業不對口。5.容器與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兒。瓶子口兒。6.指人口:戶口。拖家帶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瘡口。9.刀劍等的鋒刃:刀卷口了。10.騾、馬、驢等的年齡(因可以由牙齒的狀況判斷):這匹馬六歲口。11.量詞。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豬。兩口缸。
    】:1.(上對下)交給:賦予。2.舊時指農業稅:田賦。賦稅。3.征收(賦稅):賦以重稅。4.我國古代文體,盛行于漢魏六朝,是韻文和散文的綜合體,通常用來寫景敘事,也有以較短的篇幅抒情說理的。5.做(詩、詞):賦詩一首。

    “口賦”的相關詞語

    * 口賦的讀音是:kǒu fù,口賦的意思:口賦 口賦是秦漢時政府征收的一種人頭稅。亦稱“口錢”、“口算”。秦時口賦就是“頭會箕斂”式的人頭稅。漢代的口賦是專對7歲到14歲的兒童征收的人頭稅,每人每年交納20錢,屬皇室收入。武帝時軍費不足,口賦起征年齡降為3歲,征收額提為23錢。口賦加重,造成生子輒殺的慘劇。元帝時采納了貢禹的建議,恢復7歲起征,每人仍為23錢。漢末,個別地方有改自1歲起征的。少數民族地區的兒童,每口收賨布二丈。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