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物窮理的讀音 即物窮理的意思
即物窮理【解釋】程朱理學的主要范疇之一。指“理”在物先,事事物物皆是“理”的表現,要依據具體事物窮究其“理”。
- 即
- 物
- 窮
- 理
“即物窮理”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jí wù qióng lǐ]
- 漢字注音:
- ㄐㄧˊ ㄨˋ ㄑㄩㄥˊ ㄌㄧˇ
- 簡繁字形:
- 即物窮理
- 是否常用:
- 否
“即物窮理”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程朱理學的主要范疇之一。謂"理"在物先,事事物物皆是"理"的表現,要依據具體事物窮究其"理"。
網絡解釋
即物窮理
【解釋】程朱理學的主要范疇之一。指“理”在物先,事事物物皆是“理”的表現,要依據具體事物窮究其“理”。
“即物窮理”的單字解釋
【即】:1.靠近;接觸:若即若離。可望而不可即。2.到;開始從事:即位。3.當下;目前:即日。即期。成功在即。4.就著(當前環境):即景。5.姓。6.就是:荷花即蓮花。非此即彼。7.就;便:一觸即發。招之即來。聞過即改。8.即使:即無他方之支援,也能按期完成任務。
【物】:1.東西;事物:動物。貨物。物質。物盡其用。2.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對的環境:物議。待人接物。3.內容;實質:言之有物。空洞無物。4.姓。
【窮】:1.生活貧困,缺少錢財(跟“富”相對):貧窮。改變一窮二白的面貌。2.窮盡:無窮無盡。理屈辭窮。日暮途窮。3.用盡;費盡:窮兵黷武。窮目遠望。4.徹底(追究):窮究。窮追猛打。5.極為:窮兇極惡。窮奢極侈。6.表示在財力、能力方面不夠條件卻還勉強去做或本來不應該這樣做卻還要這樣做:窮講究。窮折騰。窮開心。
【理】:1.物質組織的條紋;紋理:木理。肌理。條理。2.道理;事理:合理。理屈。理當如此。3.自然科學,有時特指物理學:理科。數理化。4.管理;辦理:處理。理財。當家理事。5.整理;使整齊:理發。理一理書籍。6.對別人的言語行動表示態度;表示意見(多用于否定式):路上碰見了,誰也沒理誰。置之不理。7.姓。
“即物窮理”的相關詞語
“即物窮理”造句
“‘格物’可以理解為即物窮理,凡事都要弄個明白,探個究竟;‘致知’是指要做一個真正的明白人,為人行事決不糊涂。
在實學這一點上,西學本與漢儒實事求是、宋儒即物窮理相通。
實際上,“格物致知”包含更多的還是“即物窮理”的意思。
這樣,程朱所講的“即物窮理”,亦無非是“明心見性”,“冥心求理”的一種“內觀返視”而已。
中華民族具有經世致用的優秀思想傳統,倡行即物窮理、實事求是、致力創新、知行統一、學以致用、務求實效。
在中國傳統哲學中,有兩個命題與從事物中抽象出規律(原則)的思想是相近的,即“實事求是”和“即物窮理”。
朱熹就通過解釋發展二程思想,把“格物致知”解釋為“即物窮理”。
* 即物窮理的讀音是:jí wù qióng lǐ,即物窮理的意思:即物窮理【解釋】程朱理學的主要范疇之一。指“理”在物先,事事物物皆是“理”的表現,要依據具體事物窮究其“理”。
基本解釋
程朱理學的主要范疇之一。謂"理"在物先,事事物物皆是"理"的表現,要依據具體事物窮究其"理"。即物窮理
【解釋】程朱理學的主要范疇之一。指“理”在物先,事事物物皆是“理”的表現,要依據具體事物窮究其“理”。
【即】:1.靠近;接觸:若即若離。可望而不可即。2.到;開始從事:即位。3.當下;目前:即日。即期。成功在即。4.就著(當前環境):即景。5.姓。6.就是:荷花即蓮花。非此即彼。7.就;便:一觸即發。招之即來。聞過即改。8.即使:即無他方之支援,也能按期完成任務。
【物】:1.東西;事物:動物。貨物。物質。物盡其用。2.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對的環境:物議。待人接物。3.內容;實質:言之有物。空洞無物。4.姓。
【窮】:1.生活貧困,缺少錢財(跟“富”相對):貧窮。改變一窮二白的面貌。2.窮盡:無窮無盡。理屈辭窮。日暮途窮。3.用盡;費盡:窮兵黷武。窮目遠望。4.徹底(追究):窮究。窮追猛打。5.極為:窮兇極惡。窮奢極侈。6.表示在財力、能力方面不夠條件卻還勉強去做或本來不應該這樣做卻還要這樣做:窮講究。窮折騰。窮開心。
【理】:1.物質組織的條紋;紋理:木理。肌理。條理。2.道理;事理:合理。理屈。理當如此。3.自然科學,有時特指物理學:理科。數理化。4.管理;辦理:處理。理財。當家理事。5.整理;使整齊:理發。理一理書籍。6.對別人的言語行動表示態度;表示意見(多用于否定式):路上碰見了,誰也沒理誰。置之不理。7.姓。
“‘格物’可以理解為即物窮理,凡事都要弄個明白,探個究竟;‘致知’是指要做一個真正的明白人,為人行事決不糊涂。
在實學這一點上,西學本與漢儒實事求是、宋儒即物窮理相通。
實際上,“格物致知”包含更多的還是“即物窮理”的意思。
這樣,程朱所講的“即物窮理”,亦無非是“明心見性”,“冥心求理”的一種“內觀返視”而已。
中華民族具有經世致用的優秀思想傳統,倡行即物窮理、實事求是、致力創新、知行統一、學以致用、務求實效。
在中國傳統哲學中,有兩個命題與從事物中抽象出規律(原則)的思想是相近的,即“實事求是”和“即物窮理”。
朱熹就通過解釋發展二程思想,把“格物致知”解釋為“即物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