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午的讀音 典午的意思
典午 典午,“司馬”的隱語,《三國志·蜀志·譙周傳》:“ 周語次,因書版示 立曰:‘典午忽兮,月酉沒兮。’典午者,謂司馬也;月酉者,謂八月也。至八月而文王 ( 司馬昭 )果崩。”《資治通鑒》卷171胡三省注曰:典,司也;午,馬也。 晉帝姓司馬氏,后因以“典午”指晉朝。
- 典
- 午
“典午”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diǎn wǔ]
- 漢字注音:
- ㄉㄧㄢˇ ㄨˇ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典午”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司馬"的隱語。《三國志.蜀志.譙周傳》:"周語次﹐因書版示立'典午忽兮﹐月酉沒兮。'典午者﹐謂司馬也;月酉者﹐謂八月也。至八月而文王(司馬昭)果崩。"晉帝姓司馬氏﹐后因以"典午"指晉朝。 2."司馬"的隱語。指司馬之官職。
網絡解釋
典午
典午,“司馬”的隱語,《三國志·蜀志·譙周傳》:“ 周語次,因書版示 立曰:‘典午忽兮,月酉沒兮。’典午者,謂司馬也;月酉者,謂八月也。至八月而文王 ( 司馬昭 )果崩。”《資治通鑒》卷171胡三省注曰:典,司也;午,馬也。 晉帝姓司馬氏,后因以“典午”指晉朝。
“典午”的單字解釋
【典】:1.標準;法則:典范。典章。2.典范性書籍:詞典。引經據典。3.典故:用典。出典。4.典禮:盛典。大典。5.主持;主管:典試。典獄。6.姓。7.一方把土地、房屋等押給另一方使用,換取一筆錢,不付利息,議定年限,到期還款,收回原物。
【午】:1.地支的第七位。2.午時,舊式記時法,相當于十一點到十三點。3.日中的時候(十二點)。
“典午”的相關詞語
* 典午的讀音是:diǎn wǔ,典午的意思:典午 典午,“司馬”的隱語,《三國志·蜀志·譙周傳》:“ 周語次,因書版示 立曰:‘典午忽兮,月酉沒兮。’典午者,謂司馬也;月酉者,謂八月也。至八月而文王 ( 司馬昭 )果崩。”《資治通鑒》卷171胡三省注曰:典,司也;午,馬也。 晉帝姓司馬氏,后因以“典午”指晉朝。
基本解釋
1."司馬"的隱語。《三國志.蜀志.譙周傳》:"周語次﹐因書版示立'典午忽兮﹐月酉沒兮。'典午者﹐謂司馬也;月酉者﹐謂八月也。至八月而文王(司馬昭)果崩。"晉帝姓司馬氏﹐后因以"典午"指晉朝。 2."司馬"的隱語。指司馬之官職。典午
典午,“司馬”的隱語,《三國志·蜀志·譙周傳》:“ 周語次,因書版示 立曰:‘典午忽兮,月酉沒兮。’典午者,謂司馬也;月酉者,謂八月也。至八月而文王 ( 司馬昭 )果崩。”《資治通鑒》卷171胡三省注曰:典,司也;午,馬也。 晉帝姓司馬氏,后因以“典午”指晉朝。【典】:1.標準;法則:典范。典章。2.典范性書籍:詞典。引經據典。3.典故:用典。出典。4.典禮:盛典。大典。5.主持;主管:典試。典獄。6.姓。7.一方把土地、房屋等押給另一方使用,換取一筆錢,不付利息,議定年限,到期還款,收回原物。
【午】:1.地支的第七位。2.午時,舊式記時法,相當于十一點到十三點。3.日中的時候(十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