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經皆史的讀音 六經皆史的意思
六經皆史 謂《易》《書》《詩》《禮》《樂》《春秋》六經皆為中國古代史書的一種主張。
- 六
- 經
- 皆
- 史
“六經皆史”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liù jīng jiē shǐ]
- 漢字注音:
- ㄌㄧㄨˋ ㄐㄧㄥ ㄐㄧㄝ ㄕˇ
- 簡繁字形:
- 六經皆史
- 是否常用:
- 否
“六經皆史”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謂《易》、《書》、《詩》、《禮》、《樂》、《春秋》六經皆為中國古代史書的一種主張。首倡于元·郝經,清·袁枚亦主此說,至章學誠才系統地提出這一主張。他認為六經乃夏、商、周典章政教的歷史記錄,并非圣人為垂教立言而作。他提出了“六經皆史”、“六經皆器”的命題,反對“離器言道”。辭典解釋
六經皆史 liù jīng jiē shǐ ㄌㄧㄡˋ ㄐㄧㄥ ㄐㄧㄝ ㄕˇ 《易》、《書》、《詩》、《禮》、《樂》、《春秋》六經皆應視為古代歷史文獻的一種理論。認為六經乃夏、商、周典章政教的歷史記錄,并非圣人為垂教立言而作。歷代皆有此說,如隋王通,宋陳傅良,元郝經,明宋濂、王守仁、王世貞、李贄,清袁枚、章學誠、汪中等。見王世貞《藝苑巵言.卷一》及章學誠《文史通義.內篇一.易教上》。
網絡解釋
六經皆史
謂《易》《書》《詩》《禮》《樂》《春秋》六經皆為中國古代史書的一種主張。
“六經皆史”的單字解釋
【六】:[liù]1.數目。五加一的和。2.工尺譜記音符號之一。相當于簡譜的“5”。[lù]用于地名,如六安(在安徽)。
【經】:[jīng]1.(舊讀jìng)織物上縱的方向的紗或線(跟“緯”相對):經紗。經線。2.中醫指人體內氣血運行通路的主干:經脈。經絡。3.經度:東經。西經。4.經營;治理:經商。整軍經武。5.上吊:自經。6.歷久不變的;正常:經常。不經之談。7.經典:本草經。佛經。念經。十三經。8.月經:行經。經血不調。9.姓。10.經過:經年累月。幾經周折。這件事是經我手辦的。經他一說,我才知道。11.禁(jīn)受:經不起。經得起考驗。[jìng]織布之前,把紡好的紗或線密密地繃起來,來回梳整,使成為經紗或經線:經紗。
【皆】:都;都是:比比皆是。盡人皆知。有口皆碑。放之四海而皆準。
【史】:1.歷史:史學。近代史。世界史。有史以來。2.古代掌管記載史實的官。3.古代圖書四部分類法(經史子集)中的第二類:史書。史部。4.姓。
“六經皆史”的相關詞語
比比皆是
皆大歡喜
啼笑皆非
有口皆碑
盡人皆知
婦孺皆知
草木皆兵
俯拾皆是
四大皆空
觸目皆是
路人皆知
盡人皆知
放之四海而皆準
百堵皆作
皆除
煩惱皆因強出頭
渾身皆膽
四海之內皆兄弟
前功皆棄
萬事皆從急中錯
* 六經皆史的讀音是:liù jīng jiē shǐ,六經皆史的意思:六經皆史 謂《易》《書》《詩》《禮》《樂》《春秋》六經皆為中國古代史書的一種主張。
基本解釋
謂《易》、《書》、《詩》、《禮》、《樂》、《春秋》六經皆為中國古代史書的一種主張。首倡于元·郝經,清·袁枚亦主此說,至章學誠才系統地提出這一主張。他認為六經乃夏、商、周典章政教的歷史記錄,并非圣人為垂教立言而作。他提出了“六經皆史”、“六經皆器”的命題,反對“離器言道”。辭典解釋
六經皆史 liù jīng jiē shǐ ㄌㄧㄡˋ ㄐㄧㄥ ㄐㄧㄝ ㄕˇ《易》、《書》、《詩》、《禮》、《樂》、《春秋》六經皆應視為古代歷史文獻的一種理論。認為六經乃夏、商、周典章政教的歷史記錄,并非圣人為垂教立言而作。歷代皆有此說,如隋王通,宋陳傅良,元郝經,明宋濂、王守仁、王世貞、李贄,清袁枚、章學誠、汪中等。見王世貞《藝苑巵言.卷一》及章學誠《文史通義.內篇一.易教上》。
六經皆史
謂《易》《書》《詩》《禮》《樂》《春秋》六經皆為中國古代史書的一種主張。【六】:[liù]1.數目。五加一的和。2.工尺譜記音符號之一。相當于簡譜的“5”。[lù]用于地名,如六安(在安徽)。
【經】:[jīng]1.(舊讀jìng)織物上縱的方向的紗或線(跟“緯”相對):經紗。經線。2.中醫指人體內氣血運行通路的主干:經脈。經絡。3.經度:東經。西經。4.經營;治理:經商。整軍經武。5.上吊:自經。6.歷久不變的;正常:經常。不經之談。7.經典:本草經。佛經。念經。十三經。8.月經:行經。經血不調。9.姓。10.經過:經年累月。幾經周折。這件事是經我手辦的。經他一說,我才知道。11.禁(jīn)受:經不起。經得起考驗。[jìng]織布之前,把紡好的紗或線密密地繃起來,來回梳整,使成為經紗或經線:經紗。
【皆】:都;都是:比比皆是。盡人皆知。有口皆碑。放之四海而皆準。
【史】:1.歷史:史學。近代史。世界史。有史以來。2.古代掌管記載史實的官。3.古代圖書四部分類法(經史子集)中的第二類:史書。史部。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