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胡須的讀音 八字胡須的意思
辭典解釋八字胡須 bā zì hú xū 上唇所蓄的八字形胡子。 《文明小史.第五六回》:「原來余小琴已經改了洋裝,鉸了辮子,留了八字胡須。」 也稱為「八字胡」、「兩撇胡」。
- 八
- 字
- 胡
- 須
“八字胡須”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ā zì hú xū]
- 漢字注音:
- ㄅㄚ ㄗˋ ㄏㄨˊ ㄒㄩ
- 簡繁字形:
- 八字鬍鬚
- 是否常用:
- 否
“八字胡須”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八字胡須 bā zì hú xū ㄅㄚ ㄗˋ ㄏㄨˊ ㄒㄩ 上唇所蓄的八字形胡子。
《文明小史.第五六回》:「原來余小琴已經改了洋裝,鉸了辮子,留了八字胡須。」
也稱為「八字胡」、「兩撇胡」。
網絡解釋
“八字胡須”的單字解釋
【八】:1.七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姓。
【字】:1.文字:漢字。識字。字體。字義。常用字。2.(字兒)字音:咬字兒。字正腔圓。他說話字字清楚。3.字體:篆字。柳字。宋體字。美術字。4.書法作品:字畫。一幅字。5.字眼;詞:他說行,誰還敢說半個“不”字。6.字據:立字。收到款子,寫個字兒給他。7.根據人名中的字義,另取的別名叫“字”:岳飛字鵬舉。曾鞏字子固。8.俗指電表、水表等指示的數量:這個月電表走了50個字,水表走了20個字。9.許配:待字。10.姓。
【胡】:1.中國古代稱北邊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遠、隔絕)。2.泛指外國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黃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管樂器)。3.亂,無道理:胡來。胡鬧。胡吹。胡言亂語。4.文言疑問詞,為什么,何故:胡不歸?“胡取禾三百廛兮?”5.嘴周圍和連著鬢角長的須毛:胡須。6.古代指獸類頸下垂肉:“狼跋其胡。”7.巷、小街道稱“胡同(tòng)”(用作巷名時,“同”讀輕聲不兒化)。8.姓。
【須】:1.助動詞。須要:務須。必須。須知。事前須做好準備。2.姓。3.等待;等到。4.原來指長在下巴上的胡子,后來泛指胡須:須發。須眉。5.須子:觸須。花須。
“八字胡須”的相關詞語
* 八字胡須的讀音是:bā zì hú xū,八字胡須的意思:辭典解釋八字胡須 bā zì hú xū 上唇所蓄的八字形胡子。 《文明小史.第五六回》:「原來余小琴已經改了洋裝,鉸了辮子,留了八字胡須。」 也稱為「八字胡」、「兩撇胡」。
辭典解釋
八字胡須 bā zì hú xū ㄅㄚ ㄗˋ ㄏㄨˊ ㄒㄩ上唇所蓄的八字形胡子。
《文明小史.第五六回》:「原來余小琴已經改了洋裝,鉸了辮子,留了八字胡須。」
也稱為「八字胡」、「兩撇胡」。
【八】:1.七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姓。
【字】:1.文字:漢字。識字。字體。字義。常用字。2.(字兒)字音:咬字兒。字正腔圓。他說話字字清楚。3.字體:篆字。柳字。宋體字。美術字。4.書法作品:字畫。一幅字。5.字眼;詞:他說行,誰還敢說半個“不”字。6.字據:立字。收到款子,寫個字兒給他。7.根據人名中的字義,另取的別名叫“字”:岳飛字鵬舉。曾鞏字子固。8.俗指電表、水表等指示的數量:這個月電表走了50個字,水表走了20個字。9.許配:待字。10.姓。
【胡】:1.中國古代稱北邊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遠、隔絕)。2.泛指外國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黃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管樂器)。3.亂,無道理:胡來。胡鬧。胡吹。胡言亂語。4.文言疑問詞,為什么,何故:胡不歸?“胡取禾三百廛兮?”5.嘴周圍和連著鬢角長的須毛:胡須。6.古代指獸類頸下垂肉:“狼跋其胡。”7.巷、小街道稱“胡同(tòng)”(用作巷名時,“同”讀輕聲不兒化)。8.姓。
【須】:1.助動詞。須要:務須。必須。須知。事前須做好準備。2.姓。3.等待;等到。4.原來指長在下巴上的胡子,后來泛指胡須:須發。須眉。5.須子:觸須。花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