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詞的讀音 先行詞的意思
先行詞 先行詞是被定語從句所修飾的名詞、代詞。在定語從句中充當一定的部分。之所以稱它為先行詞,是因為修飾它的定語從句總是放在它之后,先行詞總是出現在定語從句之前,而不同于普通形容詞修飾名詞時,形容詞位于名詞之前。
- 先
- 行
- 詞
“先行詞”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xiān xíng cí,xiān xíng jù]
- 漢字注音:
- ㄒㄧㄢ ㄒㄧㄥˊ ㄘˊ,ㄒㄧㄢ ㄒㄧㄥˊ ㄐㄩˋ
- 簡繁字形:
- 先行詞
- 是否常用:
- 是
“先行詞”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先行詞,先行句 xiānxíngcí,xiānxíngjù
[antecedent] 被一個代詞,最典型的是被一個跟在后面的代詞所代替的名詞或句子
網絡解釋
先行詞
先行詞是被定語從句所修飾的名詞、代詞。在定語從句中充當一定的部分。之所以稱它為先行詞,是因為修飾它的定語從句總是放在它之后,先行詞總是出現在定語從句之前,而不同于普通形容詞修飾名詞時,形容詞位于名詞之前。
“先行詞”的單字解釋
【先】:1.時間或次序在前的(跟“后”相對):先進。先例。事先。領先。爭先恐后。有言在先。2.表示某一行為或事件發生在前:他比我先到。我先說幾句。3.暫時:這件事情先放一放,以后再考慮。4.祖先;上代:先人。5.尊稱死去的人:先父。先烈。先哲。6.先前:小王的技術比先強多了。你先怎么不告訴我?7.姓。
【行】:[háng]1.行列:雙行。楊柳成行。2.排行:您行幾?。我行三。3.行業:內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業。干一行,愛一行。行行出狀元。4.某些營業機構:商行。銀行。車行。5.用于成行的東西:一行字。幾行樹。兩行眼淚。[hàng]見〖樹行子〗。[héng]見〖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關的:行裝。行程。行蹤。西歐之行。4.流動性的;臨時性的:行商。行營。5.流通;推行:行銷。發行。風行。6.做;辦:舉行。執行。試行。行醫。行不通。簡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進行某項活動(多用于雙音動詞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復。8.(舊讀xìng)行為:品行。言行。罪行。獸行。9.可以:行,咱們就照這樣辦吧。算了,把事情說明白就行了。10.姓。
【詞】:1.(詞兒)說話或詩歌、文章、戲劇中的語句:戲詞。義正詞嚴。詞不達意。他問得我沒詞兒回答。2.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和民間歌謠發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句的長短隨著歌調而改變,因此又叫做長短句。有小令和慢詞兩種,一般分上下兩闋。3.語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運用的單位。
“先行詞”的相關詞語
* 先行詞的讀音是:xiān xíng cí,xiān xíng jù,先行詞的意思:先行詞 先行詞是被定語從句所修飾的名詞、代詞。在定語從句中充當一定的部分。之所以稱它為先行詞,是因為修飾它的定語從句總是放在它之后,先行詞總是出現在定語從句之前,而不同于普通形容詞修飾名詞時,形容詞位于名詞之前。
基本解釋
先行詞,先行句 xiānxíngcí,xiānxíngjù
[antecedent] 被一個代詞,最典型的是被一個跟在后面的代詞所代替的名詞或句子
先行詞
先行詞是被定語從句所修飾的名詞、代詞。在定語從句中充當一定的部分。之所以稱它為先行詞,是因為修飾它的定語從句總是放在它之后,先行詞總是出現在定語從句之前,而不同于普通形容詞修飾名詞時,形容詞位于名詞之前。
【先】:1.時間或次序在前的(跟“后”相對):先進。先例。事先。領先。爭先恐后。有言在先。2.表示某一行為或事件發生在前:他比我先到。我先說幾句。3.暫時:這件事情先放一放,以后再考慮。4.祖先;上代:先人。5.尊稱死去的人:先父。先烈。先哲。6.先前:小王的技術比先強多了。你先怎么不告訴我?7.姓。
【行】:[háng]1.行列:雙行。楊柳成行。2.排行:您行幾?。我行三。3.行業:內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業。干一行,愛一行。行行出狀元。4.某些營業機構:商行。銀行。車行。5.用于成行的東西:一行字。幾行樹。兩行眼淚。[hàng]見〖樹行子〗。[héng]見〖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關的:行裝。行程。行蹤。西歐之行。4.流動性的;臨時性的:行商。行營。5.流通;推行:行銷。發行。風行。6.做;辦:舉行。執行。試行。行醫。行不通。簡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進行某項活動(多用于雙音動詞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復。8.(舊讀xìng)行為:品行。言行。罪行。獸行。9.可以:行,咱們就照這樣辦吧。算了,把事情說明白就行了。10.姓。
【詞】:1.(詞兒)說話或詩歌、文章、戲劇中的語句:戲詞。義正詞嚴。詞不達意。他問得我沒詞兒回答。2.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和民間歌謠發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句的長短隨著歌調而改變,因此又叫做長短句。有小令和慢詞兩種,一般分上下兩闋。3.語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運用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