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化的讀音 體化的意思
體化 tǐ huà 1、謂以自己的行動感化別人。 漢 蔡邕 《文范先生陳仲弓銘》:“正身體化,足以陶冶世心。” 2、謂自身被他人感化。 廖仲愷 《序》:“讀先生之遺文者,能體化而力行焉,則此集之刻,為不虛矣。”
- 體
- 化
“體化”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tǐ huà]
- 漢字注音:
- ㄊㄧˇ ㄏㄨㄚˋ
- 簡繁字形:
- 體化
- 是否常用:
- 否
“體化”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謂以自己的行動感化別人。
網絡解釋
體化
tǐ huà
1、謂以自己的行動感化別人。 漢 蔡邕 《文范先生陳仲弓銘》:“正身體化,足以陶冶世心。”
2、謂自身被他人感化。 廖仲愷 《序》:“讀先生之遺文者,能體化而力行焉,則此集之刻,為不虛矣。”
“體化”的單字解釋
【體】:[tǐ]1.人、動物的全身:身體。體重。體溫。體質。體征(醫生在檢查病人時所發現的異常變化)。體能。體貌。體魄(體格和精力)。體育。體無完膚。2.身體的一部分:四體。五體投地。3.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體。主體。群體。4.物質存在的狀態或形狀:固體。液體。體積。5.文章或書法的樣式、風格:體裁(文學作品的表現形式,可分為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體(文章的體裁,如“騷體”、“駢體”、“舊體詩”)。字體。6.事物的格局、規矩:體系。體制。7.親身經驗、領悟:體知(親自查知)。體味。身體力行(xíng)。8.設身處地為人著想:體諒。體貼。體恤。9.與“用”相對。“體”與“用”是中國古典哲學的一對范疇,指“本體”和“作用”。一般認為“體”是最根本的、內在的;“用”是“體”的外在表現。[tī]〔體己〕a.家庭成員個人的私蓄的財物;b.親近的,如“體己話”,亦作“梯己”。
【化】:[huà]1.變化;使變化:化膿。化名。化裝。頑固不化。泥古不化。化整為零。化悲痛為力量。2.感化:教化。潛移默化。3.熔化;融化;溶化:化凍。化鐵爐。太陽一出來,冰雪都化了。糖放到水里就化了。4.消化;消除:化食。化痰止咳。食古不化。5.燒化:焚化。火化。6.(僧道)死:坐化。羽化。7.指化學:理化。化工。化肥。8.后綴。加在名詞或形容詞之后構成動詞,表示轉變成某種性質或狀態:綠化。美化。惡化。電氣化。機械化。水利化。9.姓。10.(僧道)向人求布施:募化。化緣。化齋。化了些米面來。[huā]同“花2”。
“體化”的相關成語
“體化”的相關詞語
* 體化的讀音是:tǐ huà,體化的意思:體化 tǐ huà 1、謂以自己的行動感化別人。 漢 蔡邕 《文范先生陳仲弓銘》:“正身體化,足以陶冶世心。” 2、謂自身被他人感化。 廖仲愷 《序》:“讀先生之遺文者,能體化而力行焉,則此集之刻,為不虛矣。”
基本解釋
謂以自己的行動感化別人。體化
tǐ huà1、謂以自己的行動感化別人。 漢 蔡邕 《文范先生陳仲弓銘》:“正身體化,足以陶冶世心。”
2、謂自身被他人感化。 廖仲愷 《序》:“讀先生之遺文者,能體化而力行焉,則此集之刻,為不虛矣。”
【體】:[tǐ]1.人、動物的全身:身體。體重。體溫。體質。體征(醫生在檢查病人時所發現的異常變化)。體能。體貌。體魄(體格和精力)。體育。體無完膚。2.身體的一部分:四體。五體投地。3.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體。主體。群體。4.物質存在的狀態或形狀:固體。液體。體積。5.文章或書法的樣式、風格:體裁(文學作品的表現形式,可分為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體(文章的體裁,如“騷體”、“駢體”、“舊體詩”)。字體。6.事物的格局、規矩:體系。體制。7.親身經驗、領悟:體知(親自查知)。體味。身體力行(xíng)。8.設身處地為人著想:體諒。體貼。體恤。9.與“用”相對。“體”與“用”是中國古典哲學的一對范疇,指“本體”和“作用”。一般認為“體”是最根本的、內在的;“用”是“體”的外在表現。[tī]〔體己〕a.家庭成員個人的私蓄的財物;b.親近的,如“體己話”,亦作“梯己”。
【化】:[huà]1.變化;使變化:化膿。化名。化裝。頑固不化。泥古不化。化整為零。化悲痛為力量。2.感化:教化。潛移默化。3.熔化;融化;溶化:化凍。化鐵爐。太陽一出來,冰雪都化了。糖放到水里就化了。4.消化;消除:化食。化痰止咳。食古不化。5.燒化:焚化。火化。6.(僧道)死:坐化。羽化。7.指化學:理化。化工。化肥。8.后綴。加在名詞或形容詞之后構成動詞,表示轉變成某種性質或狀態:綠化。美化。惡化。電氣化。機械化。水利化。9.姓。10.(僧道)向人求布施:募化。化緣。化齋。化了些米面來。[huā]同“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