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的讀音 五通的意思
五通 (桂林市西郊五通鎮)五通鎮 五通距離桂林市29公里,屬于臨桂區管轄,321國道途徑此處,在建的貴廣鐵路途經這里,貴廣鐵路天平山隧道就在五通鎮,貴廣鐵路跨過五通的義江,經天平山隧道出五通。 千年古鎮—五通鎮,最早置鎮是五代十國時期為楚王馬氏所設置,時間是后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36年后(即后晉天福八年八月),五通由鎮升為縣,取名義寧。 唐代的五通圩場是在街頭村的銅嶺,叫義寧圩。宋初(約998年)因市場規模擴大,于是將圩場從銅嶺遷到水源街賣米坪,賣米坪有一座五通廟,因此義寧圩得名于五通圩,圩名因廟而名,這就是五通名字的由來。 五通圩是桂林西北部的山貨集散地。除大宗的茶葉外還有香菇、木耳、冬筍、勾藤、蓓子、桐油、茶油、草紙、樟腦、蜂糖、苧麻、桔柚、棕皮、桃李、松杉、獸皮等。明代每圩發往柳州的桐油、 據《義寧縣志》記載:五通圩還有“石灰、鐵礦、銻礦、銅礦,其中以銀礦為豐。銀礦在智慧江瑤山里,銀質甚高,礦百斤可得十余兩”。
- 五
- 通
“五通”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wǔ tòng]
- 漢字注音:
- ㄨˇ ㄊㄨㄥ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五通”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即五通神。
網絡解釋
五通 (桂林市西郊五通鎮)
五通鎮
五通距離桂林市29公里,屬于臨桂區管轄,321國道途徑此處,在建的貴廣鐵路途經這里,貴廣鐵路天平山隧道就在五通鎮,貴廣鐵路跨過五通的義江,經天平山隧道出五通。
千年古鎮—五通鎮,最早置鎮是五代十國時期為楚王馬氏所設置,時間是后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36年后(即后晉天福八年八月),五通由鎮升為縣,取名義寧。
唐代的五通圩場是在街頭村的銅嶺,叫義寧圩。宋初(約998年)因市場規模擴大,于是將圩場從銅嶺遷到水源街賣米坪,賣米坪有一座五通廟,因此義寧圩得名于五通圩,圩名因廟而名,這就是五通名字的由來。
五通圩是桂林西北部的山貨集散地。除大宗的茶葉外還有香菇、木耳、冬筍、勾藤、蓓子、桐油、茶油、草紙、樟腦、蜂糖、苧麻、桔柚、棕皮、桃李、松杉、獸皮等。明代每圩發往柳州的桐油、
據《義寧縣志》記載:五通圩還有“石灰、鐵礦、銻礦、銅礦,其中以銀礦為豐。銀礦在智慧江瑤山里,銀質甚高,礦百斤可得十余兩”。
“五通”的單字解釋
【五】:1.四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姓。3.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6”。見〖工尺〗。
【通】:[tōng]1.沒有堵塞,可以穿過: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這個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條通爐子。3.有路達到:四通八達。火車直通北京。4.連接;相來往:溝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無。5.傳達;使知道:通知。通報。通個電話。6.了解;懂得:通曉。精通業務。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國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萬事通。8.通順:文章寫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稱。10.姓。[tòng]用于動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兒說。
“五通”的相關成語
“五通”的相關詞語
* 五通的讀音是:wǔ tòng,五通的意思:五通 (桂林市西郊五通鎮)五通鎮 五通距離桂林市29公里,屬于臨桂區管轄,321國道途徑此處,在建的貴廣鐵路途經這里,貴廣鐵路天平山隧道就在五通鎮,貴廣鐵路跨過五通的義江,經天平山隧道出五通。 千年古鎮—五通鎮,最早置鎮是五代十國時期為楚王馬氏所設置,時間是后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36年后(即后晉天福八年八月),五通由鎮升為縣,取名義寧。 唐代的五通圩場是在街頭村的銅嶺,叫義寧圩。宋初(約998年)因市場規模擴大,于是將圩場從銅嶺遷到水源街賣米坪,賣米坪有一座五通廟,因此義寧圩得名于五通圩,圩名因廟而名,這就是五通名字的由來。 五通圩是桂林西北部的山貨集散地。除大宗的茶葉外還有香菇、木耳、冬筍、勾藤、蓓子、桐油、茶油、草紙、樟腦、蜂糖、苧麻、桔柚、棕皮、桃李、松杉、獸皮等。明代每圩發往柳州的桐油、 據《義寧縣志》記載:五通圩還有“石灰、鐵礦、銻礦、銅礦,其中以銀礦為豐。銀礦在智慧江瑤山里,銀質甚高,礦百斤可得十余兩”。
基本解釋
即五通神。五通 (桂林市西郊五通鎮)
五通鎮五通距離桂林市29公里,屬于臨桂區管轄,321國道途徑此處,在建的貴廣鐵路途經這里,貴廣鐵路天平山隧道就在五通鎮,貴廣鐵路跨過五通的義江,經天平山隧道出五通。
千年古鎮—五通鎮,最早置鎮是五代十國時期為楚王馬氏所設置,時間是后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36年后(即后晉天福八年八月),五通由鎮升為縣,取名義寧。
唐代的五通圩場是在街頭村的銅嶺,叫義寧圩。宋初(約998年)因市場規模擴大,于是將圩場從銅嶺遷到水源街賣米坪,賣米坪有一座五通廟,因此義寧圩得名于五通圩,圩名因廟而名,這就是五通名字的由來。
五通圩是桂林西北部的山貨集散地。除大宗的茶葉外還有香菇、木耳、冬筍、勾藤、蓓子、桐油、茶油、草紙、樟腦、蜂糖、苧麻、桔柚、棕皮、桃李、松杉、獸皮等。明代每圩發往柳州的桐油、
據《義寧縣志》記載:五通圩還有“石灰、鐵礦、銻礦、銅礦,其中以銀礦為豐。銀礦在智慧江瑤山里,銀質甚高,礦百斤可得十余兩”。
【五】:1.四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姓。3.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6”。見〖工尺〗。
【通】:[tōng]1.沒有堵塞,可以穿過: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這個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條通爐子。3.有路達到:四通八達。火車直通北京。4.連接;相來往:溝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無。5.傳達;使知道:通知。通報。通個電話。6.了解;懂得:通曉。精通業務。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國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萬事通。8.通順:文章寫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稱。10.姓。[tòng]用于動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