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魏的讀音 東魏的意思
- 東
- 魏
“東魏”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dōng wèi]
- 漢字注音:
- ㄉㄨㄙ ㄨㄟˋ
- 簡繁字形:
- 東魏
- 是否常用:
- 是
“東魏”的意思
基本解釋
網絡解釋
“東魏”的單字解釋
【東】:1.方位詞。四個主要方向之一,太陽升起的一邊:東邊兒。東方。東風。東城。城東。大江東去。2.主人(古時主位在東,賓位在西):房東。股東。東家。3.東道:我做東,請你們吃飯。4.姓。
【魏】:1.周朝國名(前403—前225)。戰國七雄之一。在今河南北部、山西西南部,為秦所滅。2.朝代名。1.三國之一(220—265)。與吳、蜀并立。曹操子曹丕所建。占有黃河流域、淮河流域等地區,建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為晉所滅。2.北朝之一(386—534)。鮮卑族拓跋珪所建。公元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439年統一北方,公元494年遷都洛陽,史稱北魏,又稱后魏、拓跋魏、元魏。后分裂為東魏(534—550)、西魏(535—556)。東魏為北齊所滅,西魏為北周所滅。
“東魏”的相關詞語
“東魏”造句
居士山摩崖碑和七巖山摩崖造像,分別為北魏和東魏石刻.
東魏其他各軍也乘勝追擊。共殺死敵兵3萬余人。
東魏家橋公社、白宋莊公社為重度鹽漬化潮土.
這一城制初具于東漢后期,經曹魏、后趙、東魏、北齊不斷改進,最終在鄴南城的制度中得到總結。
魏收一生經歷了北魏、東魏和北齊三個王朝.
東魏、北齊的更替,在高歡父子的霸府統治基礎上得以順利完成。
春,正月,壬申,東魏以廣平公庫狄干為太保。
王鶴古那老頭向來與東魏人眉來眼去,脈脈傳情,如今陛下讓我修書,請他來當你的證婚人,正是逼他表明立場。
我國多年來與東魏交好,為了一個逆臣而將邦交舍棄,臣竊為陛下所不取。
居安思危,能有幾人做到啊?東魏王族貪圖安逸,不思進取,何況塞外胡族皆有我大漢與西趙抵御,其偏安內地,上梁不正下梁歪,舉國上下窮奢極欲,安能強國?
* 東魏的讀音是:dōng wèi,東魏的意思:

【東】:1.方位詞。四個主要方向之一,太陽升起的一邊:東邊兒。東方。東風。東城。城東。大江東去。2.主人(古時主位在東,賓位在西):房東。股東。東家。3.東道:我做東,請你們吃飯。4.姓。
【魏】:1.周朝國名(前403—前225)。戰國七雄之一。在今河南北部、山西西南部,為秦所滅。2.朝代名。1.三國之一(220—265)。與吳、蜀并立。曹操子曹丕所建。占有黃河流域、淮河流域等地區,建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為晉所滅。2.北朝之一(386—534)。鮮卑族拓跋珪所建。公元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439年統一北方,公元494年遷都洛陽,史稱北魏,又稱后魏、拓跋魏、元魏。后分裂為東魏(534—550)、西魏(535—556)。東魏為北齊所滅,西魏為北周所滅。
居士山摩崖碑和七巖山摩崖造像,分別為北魏和東魏石刻.
東魏其他各軍也乘勝追擊。共殺死敵兵3萬余人。
東魏家橋公社、白宋莊公社為重度鹽漬化潮土.
這一城制初具于東漢后期,經曹魏、后趙、東魏、北齊不斷改進,最終在鄴南城的制度中得到總結。
魏收一生經歷了北魏、東魏和北齊三個王朝.
東魏、北齊的更替,在高歡父子的霸府統治基礎上得以順利完成。
春,正月,壬申,東魏以廣平公庫狄干為太保。
王鶴古那老頭向來與東魏人眉來眼去,脈脈傳情,如今陛下讓我修書,請他來當你的證婚人,正是逼他表明立場。
我國多年來與東魏交好,為了一個逆臣而將邦交舍棄,臣竊為陛下所不取。
居安思危,能有幾人做到啊?東魏王族貪圖安逸,不思進取,何況塞外胡族皆有我大漢與西趙抵御,其偏安內地,上梁不正下梁歪,舉國上下窮奢極欲,安能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