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身的讀音 三身的意思
三身 (佛教術語)三身,佛學術語,梵語 trikāyāh 的意譯,又作三身佛、三佛身、三佛。身即聚集之義,聚集諸法而成身,故理法之聚集稱為法身(梵dharmakāya ),智法之聚集稱為報身(梵sambhogakāya ),功德法之聚集稱為應身(梵nirmā?akāya )。 法身:代表著佛法,絕對真理,也指存在于每個人心中的佛性,法身不現。 報身:經過艱苦修行,證得真理而成佛,他是佛的一種客觀存在相,行態圓滿福態,極為高大,常為諸菩薩說法,報身時隱時現。 化身:是佛的變化身,佛為了教化眾生,可現為六道眾生,以各種生命形式顯現,活佛就是佛以人體的形式顯現來教化眾生。 也有寺廟供“三身佛”,“三身”指三種佛身。 中尊為“法身佛”名“毗盧遮那佛”,指體現了佛法的佛本身;左尊為“報身佛”名“盧舍那佛”,指經過修習而獲得佛果之身;右尊為“應身佛”名“釋迦牟尼佛”,指佛為度脫世間眾生需要而現之身,特指釋迦的生身。佛有三身:法身、報身、化身(應身)
- 三
- 身
“三身”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ān shēn]
- 漢字注音:
- ㄙㄢ ㄕㄣ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三身”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傳說海外有國,國人一首三身。 2.佛教語。說法不一。通常指法身﹑報身和化身(或應身)。乃成佛所證之果。 辭典解釋
三身 sān shēn ㄙㄢ ㄕㄣ 佛教用語。大乘佛教謂佛身有法身、報身和化身三種。法身指一切現象的真實性,也稱為「自性身」。報身指佛凈土世界中的佛身,也稱為「食身」、「受用身」、「應身」。化身為教化利益凡夫眾生而現出的形象,如釋迦牟尼佛,也稱為「變化身」。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七》:「依世俗諦隨機所現說有三身,法身空理,報身空智,利物所現名變化身。」
法語 trikaya, triple corps des bouddhas
網絡解釋
三身 (佛教術語)
三身,佛學術語,梵語 trikāyāh 的意譯,又作三身佛、三佛身、三佛。身即聚集之義,聚集諸法而成身,故理法之聚集稱為法身(梵dharmakāya ),智法之聚集稱為報身(梵sambhogakāya ),功德法之聚集稱為應身(梵nirmā?akāya )。
法身:代表著佛法,絕對真理,也指存在于每個人心中的佛性,法身不現。 報身:經過艱苦修行,證得真理而成佛,他是佛的一種客觀存在相,行態圓滿福態,極為高大,常為諸菩薩說法,報身時隱時現。 化身:是佛的變化身,佛為了教化眾生,可現為六道眾生,以各種生命形式顯現,活佛就是佛以人體的形式顯現來教化眾生。
也有寺廟供“三身佛”,“三身”指三種佛身。
中尊為“法身佛”名“毗盧遮那佛”,指體現了佛法的佛本身;左尊為“報身佛”名“盧舍那佛”,指經過修習而獲得佛果之身;右尊為“應身佛”名“釋迦牟尼佛”,指佛為度脫世間眾生需要而現之身,特指釋迦的生身。佛有三身:法身、報身、化身(應身)
“三身”的單字解釋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表示多數或多次:三思。三緘其口。3.姓。
【身】:1.身體:身上。轉過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個身。2.指生命:奮不顧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則。身先士卒。身臨其境。身為領導,當然應該走在群眾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養:修身。立身處世。5.物體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車身。河身。船身。機身。6.用于衣服:換了身衣裳。做兩身兒制服。
“三身”的相關成語
“三身”的相關詞語
“三身”造句
盛夏里苦學技術,一天換下三身汗衣。
圓澄三身不退菩薩道;下聯:照行五蘊皆空正覺果;橫批:沒有宗派。
初夜得四禪八定,中夜得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洞察三世因果。
他看到的是一個影子,在月光的照映下,黃老三身后確確實實拖著一條影子。
唐三不禁咳了幾下,身體不太舒服,幸好是讓唐三測,唐三身體比普通魂師堅勁好幾倍,如果換成別人,不知道成什么樣子了。
沙羅曾說過,忍者學校一到四年級,分別教授忍者基礎、飛鏢術、體術、三身術,只有將這些東西全部修煉到一定程度才能從忍者學校畢業成為下忍。
* 三身的讀音是:sān shēn,三身的意思:三身 (佛教術語)三身,佛學術語,梵語 trikāyāh 的意譯,又作三身佛、三佛身、三佛。身即聚集之義,聚集諸法而成身,故理法之聚集稱為法身(梵dharmakāya ),智法之聚集稱為報身(梵sambhogakāya ),功德法之聚集稱為應身(梵nirmā?akāya )。 法身:代表著佛法,絕對真理,也指存在于每個人心中的佛性,法身不現。 報身:經過艱苦修行,證得真理而成佛,他是佛的一種客觀存在相,行態圓滿福態,極為高大,常為諸菩薩說法,報身時隱時現。 化身:是佛的變化身,佛為了教化眾生,可現為六道眾生,以各種生命形式顯現,活佛就是佛以人體的形式顯現來教化眾生。 也有寺廟供“三身佛”,“三身”指三種佛身。 中尊為“法身佛”名“毗盧遮那佛”,指體現了佛法的佛本身;左尊為“報身佛”名“盧舍那佛”,指經過修習而獲得佛果之身;右尊為“應身佛”名“釋迦牟尼佛”,指佛為度脫世間眾生需要而現之身,特指釋迦的生身。佛有三身:法身、報身、化身(應身)
基本解釋
1.傳說海外有國,國人一首三身。 2.佛教語。說法不一。通常指法身﹑報身和化身(或應身)。乃成佛所證之果。辭典解釋
三身 sān shēn ㄙㄢ ㄕㄣ佛教用語。大乘佛教謂佛身有法身、報身和化身三種。法身指一切現象的真實性,也稱為「自性身」。報身指佛凈土世界中的佛身,也稱為「食身」、「受用身」、「應身」。化身為教化利益凡夫眾生而現出的形象,如釋迦牟尼佛,也稱為「變化身」。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七》:「依世俗諦隨機所現說有三身,法身空理,報身空智,利物所現名變化身。」
法語 trikaya, triple corps des bouddhas
三身 (佛教術語)
三身,佛學術語,梵語 trikāyāh 的意譯,又作三身佛、三佛身、三佛。身即聚集之義,聚集諸法而成身,故理法之聚集稱為法身(梵dharmakāya ),智法之聚集稱為報身(梵sambhogakāya ),功德法之聚集稱為應身(梵nirmā?akāya )。法身:代表著佛法,絕對真理,也指存在于每個人心中的佛性,法身不現。 報身:經過艱苦修行,證得真理而成佛,他是佛的一種客觀存在相,行態圓滿福態,極為高大,常為諸菩薩說法,報身時隱時現。 化身:是佛的變化身,佛為了教化眾生,可現為六道眾生,以各種生命形式顯現,活佛就是佛以人體的形式顯現來教化眾生。
也有寺廟供“三身佛”,“三身”指三種佛身。
中尊為“法身佛”名“毗盧遮那佛”,指體現了佛法的佛本身;左尊為“報身佛”名“盧舍那佛”,指經過修習而獲得佛果之身;右尊為“應身佛”名“釋迦牟尼佛”,指佛為度脫世間眾生需要而現之身,特指釋迦的生身。佛有三身:法身、報身、化身(應身)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表示多數或多次:三思。三緘其口。3.姓。
【身】:1.身體:身上。轉過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個身。2.指生命:奮不顧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則。身先士卒。身臨其境。身為領導,當然應該走在群眾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養:修身。立身處世。5.物體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車身。河身。船身。機身。6.用于衣服:換了身衣裳。做兩身兒制服。
盛夏里苦學技術,一天換下三身汗衣。
圓澄三身不退菩薩道;下聯:照行五蘊皆空正覺果;橫批:沒有宗派。
初夜得四禪八定,中夜得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洞察三世因果。
他看到的是一個影子,在月光的照映下,黃老三身后確確實實拖著一條影子。
唐三不禁咳了幾下,身體不太舒服,幸好是讓唐三測,唐三身體比普通魂師堅勁好幾倍,如果換成別人,不知道成什么樣子了。
沙羅曾說過,忍者學校一到四年級,分別教授忍者基礎、飛鏢術、體術、三身術,只有將這些東西全部修煉到一定程度才能從忍者學校畢業成為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