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三希堂的讀音 三希堂的意思

    三希堂 三希堂,古時是清高宗弘歷即乾隆帝的書房。“三希”即“士希賢,賢希圣,圣希天”,士人希望成為賢人,賢人希望成為圣人,圣人希望成為知天之人,也就是鼓勵自己不懈追求,勤奮自勉。 書房名為“三希堂”,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間在此收藏了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至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時,“三希堂”還收藏了晉以后歷代名家一百三十四人的作品,包括墨跡三百四十件以及拓本四百九十五種。
    • sān
    • táng

    “三希堂”的讀音

    拼音讀音
    [sān xī táng]
    漢字注音:
    ㄙㄢ ㄒㄧ ㄊㄤˊ
    簡繁字形:
    是否常用:

    “三希堂”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堂名。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養心殿西室。原為清高宗珍藏歷代法書真跡之所,其中以王羲之《快雪》、王獻之《中秋》、王珣《伯遠》三帖尤為珍貴,因名三希堂。

    辭典解釋

    三希堂  sān xī táng  ㄙㄢ ㄒㄧ ㄊㄤˊ  

    清高宗珍藏王羲之、王獻之、王珣墨跡的地方,稱為「三希堂」。位于北平故宮內養心殿西室。

    網絡解釋

    三希堂

    三希堂,古時是清高宗弘歷即乾隆帝的書房。“三希”即“士希賢,賢希圣,圣希天”,士人希望成為賢人,賢人希望成為圣人,圣人希望成為知天之人,也就是鼓勵自己不懈追求,勤奮自勉。
    書房名為“三希堂”,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間在此收藏了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至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時,“三希堂”還收藏了晉以后歷代名家一百三十四人的作品,包括墨跡三百四十件以及拓本四百九十五種。

    “三希堂”的單字解釋

    】:1.二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表示多數或多次:三思。三緘其口。3.姓。
    】:1.少:希罕。物以希為貴。2.希望:希準時出席。
    】:1.正房:堂屋。2.專為某種活動用的房屋:禮堂。課堂。食堂。3.舊時官府中舉行儀式、審訊案件的地方:大堂。過堂。4.用于廳堂名稱,舊時也指某一家、某一房或某一家族:三槐堂。5.用于商店牌號:同仁堂(北京的一家藥店)。6.堂房:堂兄。堂弟。堂姊妹。7.a)用于成套的家具:一堂家具。b)用于分節的課程,一節叫一堂:兩堂課。c)舊時審案一次叫一堂:過了兩堂。d)用于場景、壁畫等:三堂內景。一堂壁畫。8.姓。

    “三希堂”的相關詞語

    * 三希堂的讀音是:sān xī táng,三希堂的意思:三希堂 三希堂,古時是清高宗弘歷即乾隆帝的書房。“三希”即“士希賢,賢希圣,圣希天”,士人希望成為賢人,賢人希望成為圣人,圣人希望成為知天之人,也就是鼓勵自己不懈追求,勤奮自勉。 書房名為“三希堂”,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間在此收藏了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至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時,“三希堂”還收藏了晉以后歷代名家一百三十四人的作品,包括墨跡三百四十件以及拓本四百九十五種。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