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之造句
用“謂之”造句 第6組51、 於是則慕仲尼,周流憂世,遂以儒道游於諸侯,思濟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尋,時君咸謂之迂闊於事,終莫能聽納其說。
52、 恃國家之大,矜民人之眾,欲見威于敵者,謂之驕兵。
53、 學不至于樂,不可謂之學。黃宗羲
54、 無常識,謂之笨拙。智慧是一切力量中最強大的力量,是世界上唯一自覺活著力量。
55、 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56、 仁義禮智信,謂之五常,廢一不可。
57、 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
58、 由于競爭者在財富、名譽或其他好事方面取得成功而感到憂愁,同時又奮力自強以圖與對方匹敵或超過對方,則謂之嫉妒。
59、 嬰聞之,窮民財力以供嗜欲,謂之暴;崇完好,威嚴擬乎君,謂之逆;刑殺不辜謂之賊。此三者守國之大殃。
60、 爾之面熟,不可謂之真俗。
61、 日月五星,謂之七政;天地與人,謂之三才。
62、 人生百二十歲謂之中壽,百壽為下壽。
63、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64、 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65、 儒家謂之世,釋家謂之劫,道家謂之塵,言俗緣之未脫;儒云致一,釋云三昧,道云貞一,知奧義之無窮。
66、 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未聞弒君也。
67、 是以人君自任而躬事,則臣不事事,是君臣易位也,謂之倒逆,倒逆則亂矣。人君茍任臣而勿自躬,則臣皆事事矣。是君臣之順,治亂之分,不可不察也。
68、 因不了解而相信謂之迷信,因為了解而相信謂之正信。
69、 天下盡殉也。彼其所殉仁義也,則俗謂之君子;其所殉貨財也,則俗謂之小人。其殉一也,則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殘生損性,則盜跖亦伯夷已,又惡取君子小人于其間哉!
70、 安時處順,哀樂不入,謂之縣解。
71、 倚勢害人,真是城狐社鼠,空存無用,何殊陶犬瓦雞。勢弱難敵,謂之螳臂當轍;人生易死,乃曰蜉蝣在世。
72、 骨植而柔者,謂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質也。氣清而朗者,謂之文理;文理也者,禮之本也。
73、 立善防惡謂之禮,禁非立是謂之法。
74、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75、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中也者,言寂然不動者也,故曰天下之大本。程顥
76、 兼德而至,謂之中庸;中庸也者,圣人之目也。
77、 古者以仁為本,以義治之,謂之正。
78、 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斷陰。佛謂之曰:若斷其陰,不如斷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從者都息。邪心不止,斷陰何益?佛為說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靜,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葉佛說。
79、 取所當取不義之財分文不取謂之廉。用所當用人民權力切務濫用謂之公。行所當行為政做人言行一致謂之德。
80、 應試無文,謂之曳白;書成鐫梓,謂之殺青。襪線之才,自謙才短;記問之學,自愧學膚。
81、 天之道,有序而時,有度而節。循天之道以養其身,謂之道也。
82、 假如張敞畫眉,相如病渴,雖為儒者所譏,然夫婦之情,人倫之本,此謂之正色。
83、 鄧布利多決定傳授給哈利,他所知道的有關伏地魔的所有事情,謂之知己知彼。
84、 古往今來以勤奮精神立學、立志、立德和立業者如恒河沙數,懸梁刺股,韋編三絕、謂之勤學。
85、 千思萬感而一順乎不識不知之則,無逆吾明覺之體,是千思萬慮謂之何思何慮也。
86、 凡水來處謂之天門,若來不見源流謂之天門開,水去處謂之地戶,不見水去謂之地戶閉,夫水本主財,門開則財來,戶閉財不竭。
87、 風水之術,大抵不出于形勢、方位兩家。言形勢者今謂之巒體,言方位者今謂之理氣。
88、 輕浮,隨遇而愛,謂之濫情。多方向,無主次地泛戀,謂之濫情。言過其實,炫耀伎倆,謂之濫情。沒條件的癡心忠于某一人,亦謂之濫情。
89、 天也寒地也凍,謂之寒也,天也冷地也涼,謂之冷也,小寒節氣,謂之寒冷也,多添衣,加厚被,謂之英明也,愿君小寒節氣開心依舊,健康永在。
90、 非是是非謂之愚,以非為是是愚,以是為非還是愚。不管是是是非非,還是非非是是,該是就是,該非就非,非即是是,是即是非。預祝愚人節快樂!
91、 昨日登高峰,今日落谷底。浮沉無定處,我生似飄萍。歷經磨難劫,不甘長庸碌。即使屢碰壁,未肯學達摩。征服謂之強,順應亦非弱。艱辛不畏懼,從容再啟程。
92、 竭忠盡孝,謂之人。禮儀謙讓,謂之德。家和鄰睦,謂之美。一諾千金,謂之誠。扶貧濟困,謂之愛。博愛善良,謂之仁。清風廉潔,謂之正。
93、 淅淅瀝瀝雨水情,聽雨一夜到天明。可以潤物細無聲,敢用雨點濕蒼穹。柔若無物雨蒙蒙,排山倒海風雨興。滴水穿石謂之恒,堅持不懈定成功。雨水時節,祝您成功!
94、 帛色之赤黑者亦然,故謂之熏,或加“系”與“衣”焉。
95、 由象識心,徇象喪心。知象者心,存象之心,亦象而已,謂之心可乎?張載
96、 何謂德?一物之所以為一物謂之德,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事物的本質屬性,特殊屬性;何為道?萬物運行之規律謂之道。所以,老子研究的,感興趣的,是較為純粹的哲學問題,是對客觀具象事物的抽象。鮑鵬山
97、 若可有效建立流暢之資料流通與應用管道,將可大幅改善國土規劃決策之正確性及避免無謂之重復投資。
98、 他的功夫無人敵謂之傳奇。
99、 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莊子
100、 遠方,這個詞匯包含了太多可能與未知,成了詩句中最經典的意象,成了青春期最大的誘惑,甚至成了一種生命價值的證明——足遍五川,閱人無數,便足以謂之活過。周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