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下造句
“膝下”的解釋
101、本報訊(記者裴曉蘭)74歲的黑龍江人李老太因不滿膝下5個子女都在北京打工而不贍養自己,千里來京向法院起訴。
102、這是姐姐良緣,孩兒怎好鬧中奪取?況爹爹桑榆暮景,孩兒正宜承歡膝下,何敢遠離。
103、昔古帝王尚有因巡方而殂落在外者,況皇后隨朕事圣母膝下,仙逝于此,亦所愉快。
104、凱娃,男兒膝下有黃金,不管人家有多么對不起你,就憑著一跪,也就該揭過了。
105、夫妻無子,故愛如珍寶,且又見他聰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讀書識得幾個字,不過假充養子之意,聊解膝下荒涼之嘆。
106、唐天絕雙手按地腦袋緊貼地面,徐狼嘆息一聲輕聲的說道:男兒膝下有黃金,跪天跪地跪父母,你還是先起來吧。
107、相傳,很早很早以前,泰山扇子崖附近住著一對姓單的夫妻,他們年過半百,膝下無子,兩人相依為命,靠種山上的幾畝薄地維持生活,日子雖過得清苦,卻也算安穩。
108、天皇陛下膝下有八子、九女,而九公主卻是一個嬪妃所生。
109、丈夫劉海洋是個忠厚人,夫妻倆原本生活得富足滋潤,膝下兩子也聰明懂事。
110、“我兒有何罪?今日為了一個小小的秀才,便屈膝下跪,他日為了當官,豈不是要鉆狗洞子認做門生義兒?忍辱求榮,全在一念之誤。
111、他收回剛才墊在池彥膝下的右腳,站在他面前,一聲不響,只是仔細端祥著氣喘吁吁的池彥。
112、然而,六年多過去了,仍不見繼承人,令這個世界最古老的皇室有無以為繼之虞,因為除了德仁至今膝下猶虛外,他弟弟亦只育有兩女。
113、無法為你梳理斑鬢,無法承歡你的膝下。
114、張百齡懼內,也造成他家人丁不旺,膝下只有一子,名喚張仇,少時斗雞走馬,長大后又迷戀上青樓,平日里眠花宿柳,在這儀隴縣也頗有幾分風liu名氣。
115、據介紹,雖然趙文祺還有兩位養姐,但他是養父母膝下獨子,兒子要為老人養老送終這一觀念在北方農村尤為濃重。
116、節目中,看到這對不滿4歲的萌娃天真可愛的表現,雷恪生觸景生情,表達了對“丁克”現象的感嘆和自己膝下無孫的感慨。
117、這部劇戲劇性的地方在于不同維度的權力交織,使最自由的靈魂也有需要屈膝下跪的對象。
118、這火雷人稱小霸王,性如烈火,好勇斗狠,至老年稍加收斂,膝下只有一子,卻又繼承了他的惡霸事業。
119、只可惜元氏為保住膝下兩女死于戰中,長女丟失,而次女唐綰則被郭善帶出了蘭州城。
120、拙荊年輕時小產,再也不能受孕,是以膝下空曠,并無一男半女。
121、皇考賓天時,朕止六歲,不能衰經行三年喪,終天抱恨,帷事奉皇太后,順志承顏,且冀萬年之后,庶盡子職,少抒前憾,今永違膝下,反上廑圣母哀痛,是朕之罪一也。
122、陳姓養豬戶結婚6年,始終膝下猶虛,他覺得自己身強力壯,于是順其自然。
123、如今潘迎紫到了老年依然膝下無子,不過或許也是維持不老容顏的原因之一。
124、短短數息之間,兒女失去了承歡膝下的機會,兄弟手足被生生割裂,親戚朋友天人永隔。
125、小小年紀,原本應在爹娘膝下承歡,可現在卻要深入虎狼之穴,也難怪云凝現在神情黯然,悶悶不樂!看見她不開心的樣子,凌風心里也有些難過。
126、臣兒久離膝下,寢食不安,定省久疏,罪躬難赦,只以奉命遠貶,未敢自便來京。
127、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養教誨,以致有成。
128、他不想馮勝東這個老爸也有這種結果,他還想在雙親健在的環境下長大,可以承歡膝下。
129、既如此說,孩兒情愿侍奉母親,終身追陪膝下。
130、趙府座落在城南最繁華的街上,趙大善人年過半百膝下猶虛,一向引為平生憾事。
131、李某的父母考慮膝下老來無子照顧,按照本意招一女婿上門,但婚后劉先生卻拒絕上門當倒插門女婿,從而夫妻之間產生隔閡。
132、睡前雙手握拳,伸直中指,從左右兩腿膝下的足三里穴向下按摩至上巨虛穴,約3寸左右的距離,上下反復按摩100次左右,很快就會有睡意了。
133、屈右腿,兩手抱膝下,拉腿膝近胸;稍停后兩手換抱左膝下如法操作。
134、元尊乃象道之母,斗極之祖,膝下兒孫眾多,此等大事,焉有不貢獻之理?
135、如今既知雙親俱在,自然想承歡膝下,還請夫子成全。
136、這點二哥還是無需顧慮的,只是老來少了子女承歡膝下共聚天倫,這點上我便無奈了!
137、林封塵對林楓頗為的贊賞,從小對林楓也是特別的好,因為膝下無子女的緣故,把林楓當做自己的親生兒子看待,特別的慣縱他,但不是溺愛。
138、見一瞽者,倚坐在圈椅里,懷抱一米多長的三弦琴,鏗然彈動,仰面高歌;他的左膝下綁縛數頁竹板振響而和之。
139、住在女兒府上,芙兒襄兒膝下承歡,這等天倫之樂,實是世間最幸福之事。
140、她的身體每況愈下,最后在法國的居處孤獨地死去,沒有子孫承歡膝下,沒有愛人長相左右。
141、蕭家有后,老媽也不會三天兩頭哀怨沒有孫子承歡膝下了。
142、三年五載第一層便可大成!起來吧!該回去吃點東西了!男兒膝下有黃金,別動不動下跪!
143、父親請勿多慮,孩兒便是父親大人嫡親血脈,今后行至也必不墮家風,定光大門楣,秉人間正氣有所作為,功成之后還要膝下承歡,奉養二老,永享仙福。
144、主意打定,盡是從此不出家門半步,每日里除開承歡膝下,便是閉門苦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