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科舉造句

    “科舉”的解釋

    科舉[kē jǔ] 科舉 kējǔ[imperial examination] 指中國從隋唐到清代的分科考選文武官吏后備人員的考試制度
    用“科舉”造句 第11組

    101、 須知,她可不同雷倩,若非大秦俗規,女子不得參加科舉,難保她不會高步云衢,金榜題名。

    102、 只要你有絕世才華,無論什么出身,都能依靠科舉,一舉成名天下知。

    103、 汝自幼即好弄,在書房中,一遇先生外出,即跳擲嬉笑,無所不為,今幸科舉早廢,否則汝亦終以一秀才老其身,決不能折桂探杏,為金馬玉堂中人物也。

    104、 因為林黛玉打小從來不鼓勵他去仕途經濟、科舉考試、立身揚名,唯獨林黛玉不勸他這個,所以他深敬林黛玉。

    105、 如中國館藏最早的唐開元二年(公元714年)紙質公文檔案;國內現存唯一一件“金書鐵券”,也就是傳說中的“免死牌”;光緒二十年科舉“大金榜”等。

    106、 這本書的作者,是廣東信宜縣的進士李崇忠,他曾在四川做過小官,雖然沒什么宦跡,卻很擅長科舉文章寫作。

    107、 以學業該通,才藝優洽;膂力驍壯,超絕等倫;在官勤慎,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強御四科舉人。

    108、 左側凸刻“龍飛乾隆五十八年次癸丑春三月上浣吉旦(公元1793年——記者注),系為壬子科舉人吳名勛所賜”等字樣。

    109、 罷科舉法,令州縣悉仿太學三舍考選,建辟雍外學于城南,以待四方之士。

    110、 雖然有眾多的落第者,但在“利出一孔”的科舉制度中,少數幾個人所演義的成才故事,依然能夠激勵多數人去成就萬里挑一的神話。

    用“科舉”造句 第12組

    111、 在“三元及第”四個大字的牌匾下,中國科舉史上最后一位“三元”狀元陳繼昌的銅像更是成了許多父母告誡孩子好好學習的“教育基地”。

    112、 【八股文】明清科舉考試制度所規定的一種文體,也叫時文、制義、制藝、時藝、四書文、八比文。

    113、 自隋唐以來,中舉被稱為“蟾宮折桂”,“桂林一枝”成為出類拔萃的代名詞,科舉考試稱為“桂科”。

    114、 你裝,你繼續裝,十年讀書就是為了這一天的成績,居然表現出不知道,尤其是裝的還這么像!“少爺,今天是科舉考試看成績的一天。

    115、 其實也這也不奇怪,孟家偌大的家業,本該頂門立戶的孟若谷卻一心撲在讀書科舉上,當起了甩手掌柜。

    116、 這里的“白卷”其實不白,科舉時的“曳白”才是真白,如唐玄宗時那些“手持試紙,終日不成一字”的南郭先生。

    117、 而名為“阿芙樂爾”的療養基地位于利佩茨克州境內風景如畫的頓河沿岸,周圍遍布名勝古跡,起拍價為9920萬盧布,9月16日在莫斯科舉行拍賣會。

    118、 于此配套的是他規定科舉考試不再以朱熹的注釋為標準,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必要求統一答案。

    119、 陛下,先皇陛下為大隋創下了蓋世功勛!他登基后,先開創了科舉制度,然后征發民眾開鑿南北大運河。

    120、 此人也是通過科舉而進入朝中,為人性特俊拔,先依附賈似道,得以官運亨通,后見賈似道失勢,轉頭痛批之,實為兩面三刀之輩。

    用“科舉”造句 第13組

    121、 張之洞籌辦的廣雅書院破除了舊科舉制度,設務實課程,“砥礪名節,關心時務,吸收新知,并使他們能出仕則為國家棟梁,為民則成為社會中堅”。

    122、 這也難怪,高考本來就是件舉世矚目的大事,再加上一個頗有些科舉時代流風遺韻的“狀元”頭銜,人們的想象力很容易就被激發起來。

    123、 蒙古貴族起于漠北,不重視科舉,滅金后,只舉行過一次科舉考試,此后廢除科舉近八十年,徹底斷絕了儒生的仕進之途。

    124、 由于多次科舉不第,陳白沙與仕途緣慳分淺,他的后人也很少出現大人物。

    125、 人們對他們并沒有說短道長,因為他們都是參加科舉靠真本事“考”出來的。

    126、 第一個,自然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眉州眉山人,科舉進士,以詩、書、畫名標青史的大文豪,幾度宦海沉浮,仍舊保持著豪邁灑脫的風度。

    127、 在科舉時代,經過鄉試、會試、殿試,得第一名者,稱“三元及第”。

    128、 當今圣上聰明睿達,在科舉中開設“地球”。

    129、 與科舉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130、 不幾年后,中國傳統教育史上一抹灰色陰影被最終揩去,流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徹底廢除,各級學堂被認定并納入中國的主流教育體系,沿襲至今。

    用“科舉”造句 第14組

    131、 唐代的科舉也不像明、清那樣一層層地考上來,錄取也不完全看幾篇詩文,而是要有公卿名人在社會上為之吹噓并推薦才能應試登第。

    132、 由于科舉制度及第者享有豐富的優待的榮譽,而且科舉也是普通人出頭的重要途徑,因此經常會有貧士高中之后拋妻棄子的悲劇發生。

    133、 君配張氏,妾吳氏、劉氏,子四人,庶燾咸豐辛亥科舉人;庶蕃壬子科舉人,候選知州;庶昌以諸生獻策闕廷,天子褒嘉,特授知縣候補,直隸州知州;庶言咸。

    134、 庚子后新政牽涉多端,其中犖犖大者包括:官制改定、代科舉以新式教育,甚至立憲準備。

    135、 科舉奪元,往往與月亮掛起鉤來,故有“月中折桂”和“蟾宮折桂”之詞。

    136、 據說當年丁老爺子科舉時候,官場非常腐敗,丁老爺子一氣之下罷筆長嘆,揚長而去。

    137、 眾所周知,大明朝是科舉社會,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科舉入仕金榜題名才是人生之正途。

    138、 東莞市委*記徐建華在會上回顧了東莞教育歷史,他說,東莞歷史上素有尊師重教、崇文尚德的優良傳統,在廣東屬于科舉發達地區。

    139、 科舉制度在明清時代趨于成熟,分為鄉試、會試和殿試三級,三場考試都拿第一,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元及第”。

    * 在線查詢科舉造句,用科舉造句,用科舉組詞造句,包含科舉的句子。
    科舉

    關于科舉的詩句

    關于科舉的成語

    其它詞語造句

    相關鏈接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