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樂造句
“禮樂”的解釋
51、在那個禮樂崩壞的末世里,人們拋棄了倫理道德的束縛,整個世界變得殘酷的令人發指,而董鋒這樣的單純孩子想要活下去太難。
52、對于王公貴族而言,詩書禮樂自然是必修課程,但是一旦發生戰事,貴族也必須要披堅執銳,沖鋒在前,因此每一個貴族子弟都必須努力練習武藝。
53、它全方位、多角度闡述了“成*”的必要條件,從灑掃應對進退,到禮樂射御書數。
54、蓋多年戰亂如唐之安史之亂,非僅毀一代太平盛世歸于艱虞,亦使傳統禮樂社會及思想基礎掃蕩殆盡。
55、至于陰陽消長之度,禮樂名物之數,井田封建之制,躔次疆理之說,咸求折中,授業者日益多。
56、原來彭家家教很嚴,從小彭無心就嘗試教會彭無懼和彭無望詩書禮樂,當時彭無望和彭無懼不喜此道,言不入耳,彭無心只好作罷。
57、漢末三國時代雖是禮樂崩壞,但有一些約定俗成的規矩還是有些人刻意遵守的,比如說這發髻。
58、臣聞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然則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禮樂。
59、魯中諸儒尚講誦育習禮樂,弦歌之音不絕。
60、其間有杜甫“枚乘文章老,河間禮樂存”的低吟,也有張繼“雅樂未興人已逝,雄歌依然大風傳”的慨嘆,而“五言長城”劉長卿則成為河間杰出詩人的代表。
61、這就是明亡后李恕谷所批判的“不唯圣道之禮樂兵農不務,即當世之刑名錢谷,亦懵然罔識,而搦管呻吟,自矜有學”。
62、世人乃悉上通詩書禮樂余得明陽之吼,文武之道,張弛并舉,天下騷然。
63、今國子雖有學官之名,而無教授之實,何異兔絲燕麥、南箕北斗哉!昔劉向有言:王者宜興辟雍,陳禮樂,以風化天下。
64、玉質金相當時之寶常將令德表此風俗慈孝友恭家庭禮樂。
65、‘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何解?‘先進于禮樂,野人也;后進于禮樂,君子也。
66、不出片刻,只見從長安南門行來一隊儀仗,皆是紅衣花袍,喜氣朝天,手執禮樂之器,余音環城,氣派不凡。
67、救難人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在晚間8時55分于禮樂煉銅廠接觸受困者,直到今天凌晨0時30分,順利將64人全數送下山,所幸沒有人員受傷。
68、知禮樂射御書數,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更與京博仁孝文化交相呼應。
69、殿下以命世之資,屬當傾危之運,禮樂征伐,翼成中興,將滌穢蕩瑕,撥亂反正。
70、朝多君子,野無遺賢,禮樂必備,憲章咸舉。
71、中國是禮樂之邦,所以我們的音樂要大大的發展,這是我所希望的。
72、12日下午,十余名外國留學生及外教走進河北大學國際交流學院“中華文化大講堂”,聽中國古琴名曲,親身體驗“禮樂之祖”古塤吹奏藝術的奇妙。
73、鐘磬鳴,雅樂奏,六佾舞,祭孔圣……“阿忠阿信孔子節禮樂祭”20日在*彎新竹忠信學校舉行,該校獨具特色的祭孔三獻、尊師開學三禮亦隨典而動。
74、中原作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自古為禮樂之邦,擁有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豐富多彩的音樂文物資源。
75、當海外的遣唐使、留學生到達長安時,最令他們欽羨的,是先進的禮樂制度、衣冠文物。
76、同時,谷戀村還是晉劇之鄉、秧歌之源,中路梆子的一代宗師高錫禹就是谷戀村人,是謂“太極圐圙堡,禮樂儒商村”。
77、江海區禮樂有不少釣蝦場,財記農莊旁邊就有一家釣蝦館。
78、不通禮樂心無謀,鬼筆玉研難封侯!
79、可以說,作為祭祀孔子的廟宇和禮樂教化的場所,孔廟是中國文化一脈傳承、連綿不息的具體象征,更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崇德報功優良傳統的集中體現。
80、家住禮樂的曾阿姨特意起了個早,乘車來到五邑中醫院,就為趕上“第一貼”。
81、中國者,聰明睿知之所居也,萬物財用之所聚也,賢圣之所教也,仁義之所施也,詩書禮樂之所用也。
82、因此,春秋戰國時期,既是禮崩樂壞的時代,也是禮樂文明的奧旨得以充分闡揚的時代。
83、衣冠禮樂頗有可觀,只是其人習學詩書,專會咬文嚼字,外雖仁義,內實奸貪,此輩之人決無成仙之理,不必求他;要求,還是釋、道二教,常生異人。
84、泱泱華夏,遠古之三皇五帝,智禮仁信勇皆為極致,周之禮樂,承三皇之風,立萬世之表,先秦百家爭鳴,思想學術登峰造極,后世研習,概莫能外,既無出者,也無承襲發揚。
85、后世周世宗曾稱贊他“詳明禮樂,博涉典墳,為儒學之宗師”。
86、琴棋書畫、詩書禮樂、針黹刺繡,無一不學。
87、是謂“中和”,這是中國人的基本精神之一,是禮樂文化精神的基本出發點,與“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契合,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
88、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89、在這般美好的自然環境中,尋一方書院,捧一本古書,伴隨著鐘磬諧音,管弦疊奏,書聲瑯瑯,穆然而見禮樂承平景象。
90、原來教坊司隸屬禮部,設左右韶舞、左右司樂各一人,這地方可不只是管理官妓,教坊司是朝廷的禮樂機構,宮廷各項大禮需要的音樂歌舞同樣需要教坊司負責。
91、王翦引秦王來到宗廟之內,兩邊擺開鼓樂手,高奏禮樂。
92、這些來自北方的衣冠后裔把中原禮樂文明播灑到蠻荒山野,卻也染上了當地峒蠻土人的勁悍之風,變得嗜勇好斗,輕生忘死,特異于他郡。
93、衰老了,很久沒有夢見周公了,禮樂仁和的夢想只能托負給未來了。
94、他們使用的文字,既不是朝鮮半島的諺文,也不是越南的喃字,而是漢字,且文法和遣詞用語也是漢文,其詩之旨趣,也是儒家之禮樂王化。
95、也就是說,要塑造一個好的社會,首先是要建設禮樂,通過禮樂制度的建構,形成良善風俗,使生活在這種良善風俗中的人們,日遷善而不自知。
96、“江東有一吳兒老翁蕭衍,專事衣冠禮樂,中原士大夫望之以為正朔所在。
97、作為禮樂之邦的中國,玉器和玉禮器也是其禮樂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98、彩繪龍紋陶盆是陶寺文化的標志**物,鼉鼓與石磬既是樂器,也是禮器,這些文物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堯天舜日的禮樂文明。
99、學校開展“禮樂射御書數”六藝課程,其中,國學與音樂為學校的主打教學課程。
100、朱元璋聰明而有遠見,神威英武,收攬英雄,平定四海,求賢若渴,重農桑,興禮樂,褒節義,崇教化,制定的各種法規都很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