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王畿造句

    “王畿”的解釋

    王畿[wáng jī] 王畿 (明代思想家)王畿 (1498—1583),中國明代思想家。字汝中,號龍溪,學者稱龍溪先生。紹興府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師事王守仁。為王門七派中“浙中派”創始人。 弱冠舉于鄉,跌宕自喜。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試禮部不第,聞王守仁回紹興稽山書院講學,返鄉受業。五年,會試中式,未參加廷試,回鄉與錢德洪共同協助守仁指導后學,當時有“教授師”之稱,為守仁最賞識弟子之一。七年,赴京殿試,途中聞守仁卒,奔廣信料理喪事,并服心喪三年。十一年,中進士,授南京兵部主事,進郎中。給事中戚賢等薦畿,首輔夏言斥畿偽學,乃謝病歸。來往江、浙、閩、越等地講學40余年,所到之處,聽者云集,年過八十仍周游不倦。 王畿繼承王守仁心學,又加以改造、發揮。其學以“四無”為核心,認為心、意、知、物四者只是一事,若悟得心是無善無惡之心,則意、知、物皆無善無惡。主張從先天心體上立根,不注重“致良知”功夫,謂任心之自然流行,即可脫離生死,將守仁良知之說引向禪學。神宗萬歷二年(1574)在南京講學,與李贄相識,李贄深受其影響,為之翻刻《文錄抄》,畿卒后,又為《王龍溪先生告文》以祭之。生平著述、談話,后人合輯為《王龍溪先生全集》。 王畿 (名詞釋義)王畿,拼音是wáng jī,古指王城周圍千里的地域。西周時期指鎬京(西安西南)及其周圍由周王直接統治的直轄區域,東周時期指洛邑(洛陽)及其周圍由周王直接統治的直轄區域。
    用“王畿”造句 第1組

    1、利用卜辭中與“大邑商”同版出現的地名,系聯其他與王畿相近的地點,可勾勒出王畿之大致地理范圍。

    2、明武宗正德十年(1515),王畿十八歲,與張氏結婚《王龍溪先生全集》卷二十《亡室純懿安人張氏哀辭》。

    3、秋九月二十日,為徐階七十五歲生日,王畿作《原壽篇贈存齋徐公》一文,令門人陸光宅及其子應吉攜往祝賀。

    4、春,王畿赴會,至毗陵,與唐順之、萬表、陳九川、呂光洵(沃洲)、戚賢、羅洪先等相聚論學《王龍溪先生全集》卷二十《南玄戚君墓志銘》。

    5、六月,林春二次往訪王畿,皆不遇《林東城文集》卷七《訪王龍溪不遇紀事》及《再游崇壽寺記》。

    6、王畿落職回紹興后,秋,到臺州黃巖縣澄江拜訪當時已致仕歸里的黃綰。

    7、李贄雖然沒有能親炙王艮與王畿,但他曾拜王襞為師,而王襞是心齋之子,龍溪的學生。

    8、西周王朝封邦建國,實現前所未有的對王畿地區之外廣大區域的控制,中原王朝統治得以鞏固。

    9、吳興與紹興很近,王畿常扁舟過苕溪往訪,為他談陽明之學。

    10、王畿與羅洪先有逃世與經世之辯,羅洪先聽了后認為王畿之學本于張載《西銘》,而歸根究底,歸于孔孟,因而“有省”。

    用“王畿”造句 第2組

    11、此外,張元忭又問關于狂者和鄉愿以及只談良知不作去欲工夫兩個問題,王畿也作了回答。

    12、糾正了我國古天文算學著作——《周髀算經》關于子午線“王畿千里,影差一寸”的錯誤計算公式,對人們正確認識地球做出了重大貢獻。

    13、萬歷三年(1575)春,查鐸、蕭以寧、俞允升、程平甫四人于杭州吊錢德洪后,拜訪王畿《龍溪會語》卷首查鐸《龍溪先生會語后序》。

    * 在線查詢王畿造句,用王畿造句,用王畿組詞造句,包含王畿的句子。

    關于王畿的詩句

    其它詞語造句

    相關鏈接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