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造句
“明清”的解釋
151、 北京華圣堂古典家具有限公司創建于2000年,是中國華北地區最早收藏經營中式明清古典家具企業之一。
152、 探討明清時期岳州在水利工程修防方面主要采取的技術手段,以了解這個階段岳州農業發展的技術支持。
153、 明清女性主要以題寫序跋的方式開展戲曲理論批評。
154、 本文從這兩個角度進行詳細的分析、研究,最終發現了明清時期通泰地區家班繁盛發展的原因。
155、 明清小說美學的理論樣式主要表現為小說評點,其中蘊藏著豐富而獨特的人物性格塑造理論。
156、 本文以這五本會簿為基礎,對明清時期的迎神賽會進行個案研究。
157、 弄清王紫稼的生卒年,對判定明清之際文人對男伎選擇的具體進程有一定的參照意義。
158、 歷史劇在晚明清初傳奇創作中成為潮流.
159、 明清石灣陶藝在人物陶塑、日用器皿等方面深受中國繪畫影響,取得了眸子刻劃、衣紋處理兩大藝術成就.
160、 明清時期的雕漆,已發展到極高的水平。
161、 其中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明清帝王行使皇權,舉行慶典的地方。
162、 明清訟師秘本在官府的打壓之下并未消失,反而不斷細密化、體系化。
163、 明清小說寶物崇拜,有利于堅定善必將戰勝惡、自強不息的信心,體現了一種正義必勝的理想期盼和價值趨向。
164、 建水是云南古城,明清時期為臨安府,管轄建水州、阿迷州、石屏州和通海縣、河西縣、蒙自縣。
165、 明清時封建王朝的宮廷繡工規模很大,先后產生了蘇繡、粵繡、湘繡、蜀繡,號稱“四大名繡”。
166、 在晚明及明清交替時期,“稼軒風”成為詞人的一種精神身份,使明詞品位與境界有了極大的提升。
167、 明清晉商在農業文明中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商業奇跡,在中國商業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68、 明清旱災頻繁,地處內陸的寧夏平原亦不例外。
169、 明清小說真實反映了運河城市興盛的軌跡,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市民的新形象及運河城市的風俗習慣。
170、 對明清時期北京城市的社會空間結構進行探討,是從城市地理學與城市社會學的視角所作的歷史研究。
171、 中年以后又廣泛涉獵,上下求索,因此,從他的書法中,既可以看到漢魏的蒼古、厚重,又可以看到唐宋的端凝、沉穩,也可以看到明清的瀟灑、流麗。
172、 窮工極變”,展出了國圖館藏書中珍貴的明清版畫作品。
173、 “俟河之清,人壽幾何?”因此,明清兩個朝代最后的結局都失策在“堙”上。
174、 最主要的原始資料是近百種明清兩代的進士登科錄,進士三代履歷,進士同年齒錄和晚清若干舉人和特種貢生的三代履歷。
175、 上追宋元,中及明清,下逮近現代名家,皆心慕手追,漸入古人蹊徑。
176、 有專家表示,明清時期,武英殿一直是皇家編書印書的場所,浴德堂也成了編書人校勘書籍、執管完文的地方。
177、 張蔭麟一見便據為己有,鬧了半天,提出用四部叢刊本明清人文集十種對換。
178、 明清實學以“經世致用”為價值核心,在批判程朱理學“束書不觀,游談無根”的基礎上,大力提倡實事求是之學。
179、 明清兩代,崔家共有5位進士、兩位翰林,13人先后任知府、同知、通判等職,可謂詩禮人家,科甲鼎盛,累官進爵。
180、 走進紀念館,便見館內一幢幢仿明清建筑,飛檐翹角,雕甍畫棟。
181、 傳此街明清時為青石街,多大型糧倉和米行及礱坊,門前多設牌樓,牌樓街因此得名。
182、 程先生1937年出生在江西婺源,“很多人知道婺源,但都不知道有一種茶叫‘婺綠’,這可是明清時的貢茶。
183、 始建于唐代,是西郊明清時期三百余座梵宇琳宮中,現存最為完整的寺廟之一。
184、 至于花市賽菊、插菊花枝、掛菊花燈、開菊花會、飲菊花酒等習俗,在開封一直綿延至明清。
185、 精選元明清百余部珍本,分史志春秋、禪風梵韻、鐘靈毓秀、鴻函鉅櫝、漿聲棹歌、城事散記等6大版塊,從文獻角度展示歷代西湖的經典畫卷和豐富內涵。
186、 從縱橫捭闔的秦漢文章,到新制迭出的盛唐氣象;從鞭辟入里的宋代風骨,到張揚俗趣的明清景觀……中國的歷朝歷代都維系著清晰的審美線索和文化特征。
187、 明清時有肖氏家族居此,故稱肖厝,后諧音為燒厝。
188、 蔭麟一見便據為己有,鬧了半天,提出用四部叢刊本明清人文集十種對換。
189、 明清時期的州縣衙門內,都樹立著一方告戒官員不得貪污的“戒石銘”,其文為“爾俸爾祿,民膏民脂。
190、 “長命鎖”意為鎖住生命,為明清時期兒童脖子上的一種裝飾物,是一種相當有特色的民俗文物,如今卻難得看到。
191、 “副縣長說楊明清犯了合同詐騙罪,指山賣磨(把不屬于自己的山賣給別人)。
192、 一、炎帝葬于茶陵,因氏;二、齊太公之后有茶氏;三、明清時云南大理府保山縣魯掌土千總為茶氏,系彝族。
193、 昨日,葫蘆島市文史辦副主任、地方文化研究會會長張愷新介紹,葫蘆島市有興城古城明清城墻、綏中縣姜女石秦漢古遺址等1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4、 明清時代,銀川市作為寧夏府城,“巨鎮偉觀”,人煙輻輳、商賈并集,被稱為北方“小南京”。
195、 農民身份,為范遙青竹刻技藝的精到添了傳奇色彩,李一氓寫文章贊他的作品“刻畫極精,神采煥然,精到之處,不比明清的竹刻名家差”,一時間名聲大震。
196、 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品。
197、 董琨表示,簡化字早已有之,在元明清的小說等讀本中都出現過很多簡化的俗體字,民國政府1935年也公布過一個收字324個的簡體字表,只是后來沒有正式推行。
198、 今年初,該館開始全面改版,新增了一大批明清時期的“母錢”“樣錢”及“蘇幣”“邊幣”等稀有錢幣。
199、 北宋民間花市賽菊、插菊花枝、掛菊花燈、開菊花會、飲菊花酒等習俗,一直綿延至明清。
200、 明清時期常見的漆器有一色漆器、雕漆、填漆、彩繪、描金、堆漆,鑲嵌、款彩、戧金、犀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