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賢造句
“圣賢”的解釋
101、讀你需要的書,讀你喜歡的書,讀圣賢之書,天長日久,滴水石穿,你的書卷之氣會不請自來。
102、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李白
103、薩爾:那就是格羅姆跟我談到的年輕女巫。她似乎也在尋找圣賢。
104、心隨境轉是凡夫,境隨心轉是圣賢。用慚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林清玄
105、你想走無始大帝的路嗎?舉世皆敵啊,打敗所有王者,力壓一切體質,一路戰到圣賢去,打進大帝境界...辰東
106、圣賢說,世間唯學識之最,可修真世界的天地,唯強者不敗!耳根
107、非我膠柱鼓瑟,只是自幼讀圣賢書,到頭來難免放不下!
108、各持己見,各主所派,世人敬仰的佛門,到了圣賢莊口中,竟成了不仁不義之輩。
109、但有總比沒有好;另一部份人認為不去救,因為圣賢派現在已經被蛀蟲弄空,已成朽木不可雕也,去救是浪費中興圣教的物力和財力,圣賢派被滅是遲早的事。
110、朝廷以制藝取士,亦謂其能代圣賢立言,必能明圣賢之理,行圣賢之行,可以居官蒞民,整躬率物也。
111、古人說的對,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112、的圣賢訓語,但他們卻也深知一個最根本的道理,那就是,業精于勤荒于嬉。
113、圣賢胼手胝足,勞心焦思,惟天下之安而后樂。
114、花渺渺的班主任是個中年男人叫胡國文,教的也是國文,很古板固執,就像是古代書塾的教書先生,滿口的圣賢道德。
115、誠然,有道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人不可能毫無瑕疵,一家醫院的服務細節,也同樣不能過度苛求其無限完美。
116、吟的,只會拾人牙慧,撿圣賢和巨匠說爛了的東西抒發自己的矯情。
117、從這些字句看出,作者仍是推崇《四書》的,他鄙視的是那種“國賊祿鬼”的假道學,認為他們篡改了圣賢之言,把圣賢思想當作了名利的敲門磚。
118、杜堂主,澹舞園神劍府如今人才濟濟,圣賢堂只靠堂主一人之力,終究獨木難支,我們攜手,各得其利。
119、萬載千秋浩蕩,七圣賢聯手混沌蠻獸打開混沌界,引發至尊殺戮之路。
120、讀過圣賢書的李知縣干脆來個名利兼收,下令從即日起免去對縣城主道小攤販各種捐稅的征收,衙役們的薪水由自己直接發下去。
121、等到圣賢攻入通道,洞內早已空空,只留下鑿穿山壁的小洞,令人悵然齰舌。
122、在莒州期間,他深入調查,深以戰亂、天災致典籍散失為憾,認為莒地“而數千百年以來,圣賢所居,豪杰崛起,忠孝節義,以及文人才士,炳炳烺烺,多可紀者。
123、《楚歌》歌詠興嘆的都是與楚國楚地楚文化相關的故人往事,舉凡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圣賢豪杰,文人墨客,在文中聯翩而至。
124、文昌的唱詞,全是《尚書》、《詩經》、《論語》等經典中贊美上古圣賢帝王的文德武功。
125、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可偏偏就有人愿意用苛刻的眼光去看那個失誤。
126、明末秦淮名妓李香君,雖只是一風塵女子!但卻知書明理尚且知道:‘風塵女子名節講’!何況四寶苦讀圣賢安能不知?
127、紀凌萱莊肅叮囑,她雖為靈族之人,正道視為殘暴的妖魔,但她是大古圣賢三皇之一的地皇從化轉世,其心剛正,非妖魔一類,又與方痕相處日久,情誼頗深。
128、“禮之用,和為貴”,棋理通事理,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卷翻過,先哲圣賢深邃而睿智的教誨在今天顯得格外有分量。
129、英姿煥發,神情中也是散發一種圣賢之氣,說他是暴君,實在難以讓人相信。
130、如此一來,就把女孩子培養成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呆子,她們就是只知道讀書、考試的兩腳書櫥,安全防范知識幾乎為零。
131、我雷鳴,太祖圣皇帝第二子,不是什么博識之人,只因我不喜圣賢之言,那都是鬼話,是禁錮天下人的鬼話,鬼話在我這沒用。
132、天地間突然涌出了一股浩然之力,如同上古圣賢在宣講大道一般,浩氣四塞。
133、力,不能忍受哪怕一點點來自外界的道德責難,而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高處從來不勝寒。
134、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犯了錯不可怕,可怕的就在于對待錯誤的態度。
135、圣賢之人不可企及的地方,就在于盡性而知命,盡性還屬于平常人可辦到的,知命就非常難了。
136、畢竟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只要能改過自新,重新出來工作也無可厚非。
137、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改過遷善是人最寶貴的品質,有過不改才是真正的過錯。
138、畢竟,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偷偷暗戀戴安娜王妃?遭遇無數爆料,卻依然受到愛戴。
139、盡管人們希望不犯錯誤或者少犯錯誤,而人非圣賢,即便在司法領域錯誤亦在所難免,永恒正義的理想與現實之間始終存在著辯證矛盾。
140、汝去國后,日與老成相遠,而中國古圣賢之大經大法,益茫然不復記乙。
141、這不僅因為事實上我們相當長時間內都是以圣賢的教誨范導自己的生活世界,也因為這種影響雖然近代以降趨于式微,但卻依然可說是綿綿若存,不絕如線。
142、按照儒學圣賢的說法治學問道、修己治人,就有可能實現“格致誠正修齊治平”。
143、正所謂“古來圣賢皆寂寞”,從孔子“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144、然而卻在這時,云突然一散而開,一位圣賢的光影浮現,只見是一位女神,潔白的臉頰宛如一輪明月,晶亮的眸子明凈清澈,燦若繁星。
145、據說一代名臣魏征就經常拿“明德慎罰”、“惟刑恤哉”之類的圣賢之言告誡唐太宗,唐太宗對此也深表贊成,而且在實際行動上也表達了對生命的尊重。
146、第二步是“集體拜孔”,撫心高揖,拜,起,意思是孩童從此志與圣賢為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