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賢造句
“圣賢”的解釋
51、夫圣賢之所美,莫美乎聰明;聰明之所貴,莫貴乎知人。
52、速則濟,緩則不及,此圣賢所以貴機會也。
53、圣賢千言萬語,只是欲人將已放之心,約之使反復入身來,自能尋向上去,下學而上達也。
54、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賢地位。朱熹
55、松下是為社會培養圣賢之人的地方,生產電器是我們順帶的結果,松下最好的產品是人。
56、圣賢都會碰上失敗,失敗不會在你外表上留下痕跡,只會在你心靈上留下烙印,心靈上如何調整就是一個高深莫測的藝術。
57、十年寒窗,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懸梁刺股是中國才有的黑色勵志幽默。
58、如果每個人都是正人君子,菩薩圣賢,這樣的社會,就不需要法制來規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行為,不需要用法制來防范和保護個人。
59、古來圣賢多寂寞,這見解一時難有共鳴,我且孤芳自賞以待來日。
60、講學不厭其詳,凡天下事物之理,方冊圣賢之言,皆須子細反覆究竟。
61、隨心而動,隨意而行,萬法自然,便是圣賢之道!
62、人非圣賢,誰能無過?能有改過自新的勇氣,就值得我們為他加油!
63、今日在圣賢爐前成了八拜之交,有福同享,有馬同騎。
64、讀圣賢書但知背誦,不求甚解,不能身體力行,這與玩物喪志似乎并無不同!
65、從歷史的縱向來看,腐敗文化的主體幾乎都是朝廷命官,他們無人不讀圣賢之書,無官不講修齊治平,卻又幾乎是無官不招權納賄,無官不貪贓枉法。
66、歷代圣賢或立功、或立言、或立德,而永為萬流景仰。
67、他把他家里那種種可笑規矩,看成圣賢的金科玉律。
68、日在圣賢爐前成了八拜之交,有福同享,有馬同騎。
69、傳說中的諸葛亮是一位未卜先知的圣賢。
70、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何況他又年輕,有點錯是難免的。
71、圣賢已是八字打開了,人不自領會。
72、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不都是讀圣賢書者所當為?
73、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如果求全責備的話,天下哪有從不犯錯的人?
74、當然,其根本原因還是在于,一個多世紀之前,當轉向西方尋找科學理論的時候,認識論上的反映論確實給當時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思想界帶來全新的氣息,起到了振聾發聵的啟蒙作用。
75、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一個人即使曾做過壞事,但回頭是岸,只要肯改過,前途仍大有可為。
76、圣賢成大事者,皆從戰戰兢兢之心來。曾國藩
77、如果有興趣,下載后用軟件放大看,謝謝!噢,對了,圣賢說過,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切記切記.
78、人之初,不是性本善,而是一個充滿欲望的潘朵拉魔盒,就像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陶潛,這樣的圣賢都是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79、圣賢領要之語曰:“人性惟危,道心惟微。”危者,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潰甚易,一潰則不可復收也。微者,理義之心,如帷之映燈,見之難而晦之易也。曾國藩
80、詩人不應該總是坐在房頂之下喃喃自語,圣賢也不應該長久地宅居在室內。要知道,鳥兒永遠不會在洞穴里歌唱,白鴿也不會以鴿舍為傲。梭羅
81、我們已注意到,他的思想,仿佛取法于一切圣賢忠恕之士,認為自己首要的天職并不在于為己。
82、道德范圍廣大,圣賢千萬語而不能盡其詞,余所能領會者,約言之,則忠信篤敬而已。袁世凱
83、塞得物欲之路,才堪辟道義之門;馳得塵俗之肩,方可挑圣賢之擔。洪應明
84、在世界上,有數不清的圣徒,圣賢,瑪哈普如希,圣人,瑜伽士和瓦隸,雖然真正的圣者在數目上極為有限。
85、眾人里面有圣賢,土石里面有金銀。民諺
86、在學者和詩人之間伸展著一片綠野?如果學者穿走過去,他就成個圣賢;如果詩人穿走過來,他就成個先知。紀伯倫
87、最后,我尋找愛,還因為在愛的交融中,神秘而又具體而微地,我看到了圣賢和詩人們想象出的天堂的前景。
88、法治道德需要大眾化和非圣賢化。
89、澄水如鑒》,圣賢將立喻,上善貯情深。潔白依全德,澄清有片心。澆浮知不撓,濫濁固難侵。方寸懸高鑒,生涯詎陸沉。對泉能自誡,如鏡靜相臨。廉慎傳家政,流芳合古今。崔顥
90、多少意氣風發的少年,失落在理想現實之間。口口聲聲要做英雄圣賢,最后卻變成魔鬼。黃舒駿
91、以道德約束自身,為圣賢;以道德約束天下,為賊寇。流浪的蛤蟆
92、中國人的文化生命正視于圣賢、英雄,在此狀態下,事功的精神是開不出來的。事功的精神即是商人的精神,這種精神卑之無高論,境界平庸不高,但是敬業樂群,做事仔細精密、步步扎實。江弱水
93、我追求愛情,最后是因為在愛的契合中,圣賢和詩人心目中的天堂的預示性的幻想以神秘的微縮呈現在我的眼前。
94、英雄能夠征服天下,不能克服自己;圣賢不想征服天下,只想征服自己。南懷瑾
95、中華詩國,詩人萬千。偉哉杜甫,詩中圣賢。人品詩品,齊驅并駕。
96、我們這個時代所受的考驗只是一個,是否在殷憂之后啟出了圣賢,是否在多難之后喚起來英雄。陳之藩
97、早在杰斐遜或林肯誕生的幾千年前,就有一位中國圣賢寫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98、中國古代的圣賢說:狗眼看人低。
99、圣賢之所美,莫美乎聰明,聰明之所貴,莫貴乎知人。劉邵
100、它涉及的主要人物形象有歷史上的圣賢君師,古典文學作品中的人物,現實生活中底層的小人物,想像中的神仙鬼怪、宗教人物四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