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造句
“古文”的解釋
101、篆文及其篆楷對應錯漏現象在古文獻中比較嚴重,但一直未引起學界,特別是出版界的重視,往往以訛傳訛。
102、孔子全面繼承了周代的“六藝”教育,成為上古文化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和教育實踐影響遠巨。
103、第一章為曾鞏文學思想成因探析,認為其成因主要是在北宋中葉變革時期的社會文化背景下,以個人的儒學修養為基礎,在前輩師友古文家的影響下形成的。
104、這里,最特別的一段日子,完全放松了心情,也忘記了城市擁擠不堪的樣子,單純地享受愛情海的古文明與浪漫。
105、“文品”理論是中古文論乃至中國古代文論的研究對象之一。
106、這個地區尚有大量未破譯的古文字,其中最受關注的三種文字是奧爾梅克語薩巴特克語和地峽文字。
107、私自挖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以盜竊論處。
108、為了提高學生對古文學的興趣,教育部日前向社會征集"古辭新韻",即用流行歌曲來詮釋教科書上的詩詞。你認為這是否是推廣古詩詞的積極嘗試?
109、他是古文本字考釋方面的專家.
110、東巴文化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文化一樣,也是一種宗教文化,是由東巴世代傳承下來的納西族古文化。
111、布依族中流行著幾種古文字類型。
112、戴氏長于文學,尤擅古文,故有些學者將他與方苞并列為桐城派之祖。
113、為了解決以上兩點問題,我們研制了一種基于字素編碼的蒙古文編碼轉換通用算法。
114、在漢朝,儒學分為古文經學派和今文經學派.
115、古文化街以天后宮為中心,拱形裝飾。
116、1992年春,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等單位在陜西省麟游縣史家塬遺址進行了小面積發掘。
117、本文基于現代教學的需要,研究了蒙古文信息處理、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計算機輔助教學中的應用。
118、將第三十一條第二款“私自挖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以盜竊論處”刪去。
119、專家們確定這口青銅鐘就是一份古文獻中所描述的那口.
120、今古文經學的爭論始于社會文化的轉型期,以及由此造成的文字、文本的歧出。
121、“悲”植根于人的個體存在,是在古文學中凝出的以人生悲傷體驗為主要內容的個體存在經驗。
122、本文以魏石經古文為研究對象,從純文字學角度對其進行綜合研究。
123、最后為結論部分,對上述論述作了概括,闡明研究利用阿拉善和碩特旗蒙古文檔案的重要性和該檔案在地方史志研究中的作用。
124、如果你想感受老天津衛人的生活,一定要去文廟附近的古文化街。
125、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是反映古人類生活的重要文化遺跡。
126、而有關蒙古文自動詞性標注方面的研究還欠缺。
127、約6000年以前,一個古文明在這里生根,一般認為,這個文明的社會結構為母系氏族公社。
128、利用考古發掘的豐富信息,聯系古自然環境變化和人文影響、物質傳播的大背景,可能有助于開豁詮釋、論證古代文明和古文化的新思路。
129、研究今、古文學的沖突,必然要溯源到古文學派的開創者劉歆。
130、語文教育是學生最重要的基礎教育,但是長期以來它不過是意識形態延伸的一部分,學生靠語文課本那幾篇爛文章,既學不到漢語的美感,也學不好漢語的語法,古文學的一知半解,現代文學的稀里糊涂。王小峰
131、在虛擬的古文明中,建筑一般都規格巨大,常使用柱式、拱券、穹窿頂等等典型的古代建筑元素。
132、古文論研究中每一新步的跨出,都有一股新的社會思潮的發動為之撐柱。
133、劉歆在西漢沿革已久的今文十四博士制度上揭橥異端,舉起了古文經學的大纛。
134、正如假若有膽大心細的高人告訴我們,三千年后月球某都會將有地球古文明展覽,我們的身邊瑣碎將成為太空獵奇的焦點,我們也會毫不猶豫嗤之以鼻——因為在廣闊的文明史上,二十世紀末實在微不足道。邁克
135、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兼職導師,南開大學歷史系兼職教授,原中國收藏協會會長。
136、仰視這位千古文豪,牛天茍仿佛感受到了蘇翁那失意豁達、在不平中憑吊歷史、感觸人生的才情風骨。
137、當日,一場“傳統老行當叫賣展示”活動在天津古文化街舉行,擔挑賣金魚、磨剪磨刀、報童賣報等10余種老行當展示吸引了眾多游人駐足觀看。
138、比如去年我們選用了《周髀算經》中證明勾股定律的一段古文。
139、劍存峰雖然在和古文博比劍,可是也眼觀四路,耳聽八方,看到人越來越多,心中直嘆,看來丟人是注定了!只是在聽了小天魔的話后,劍存峰徹底“內牛滿面”。
140、死亡原因?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教授、考古學家呂遵諤說,通常而言,從尸骨骨盆的形狀可以基本推斷出性別、是否結過婚、生育過等個人基本信息。
141、解開這一歷史迷局的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教授林梅村。
142、在風格上,我不認為散文只是橄欖、清茶,因為“韓潮蘇海”原為古文可羨之境界。
143、經多位古文字學者“會診”,確認其為篆字“厚德載福”。
144、自古文人與美人,是結著不解緣的;幾多偉大文藝作品,都是以香草美人為題材,為背景的。
145、雖經滄桑變幻,兵燹水火,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天一閣、五桂樓、伏跗室等藏書樓,珍藏古文獻和地方文獻逾40萬卷,在我國藏書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146、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西)人皇甫(shP),字持正,跟隨韓愈學習古文,為文奇僻險奧,性情也狂傲暴躁。
147、這是繼吳大澄的《說文古籀補》之后的第一部金文大字典,是古文字研究者必備的工具書之一。
148、故考察清代漢學既涵蓋乾嘉古文經學及其流風余韻,又應包括嘉慶以降的今文經學。
149、解開這一歷史迷局的專家,還有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教授林梅村。
150、漢武帝時,從孔子故宅屋壁中又發現了用古籀文書寫的古文《尚書》十六篇,此十六篇晉永嘉之亂后亡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