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至造句
“馮至”的解釋
馮至[féng zhì] 馮至 (現代詩人、學者)馮至(1905年-1993年),原名馮承植,直隸涿州人,馮家為天津著名鹽商,鹽引在直隸涿州,八國聯軍侵華后避難于涿州,故生于涿州。曾就讀于北京四中。 1923年加入林如稷的文學團體淺草社。1925年和楊晦、陳翔鶴、陳煒謨等成立沉鐘社,出版《沉鐘》周刊,半月刊和《沉鐘叢刊》。1930年留學德國先后就讀柏林大學、海德堡大學,1935年獲得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36年至1939年任教于同濟大學。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
用“馮至”造句 第1組
1、 正如同馮至去哈爾濱一樣,僅僅一年即回北京,他對一茶,也不過是書中偶遇,一時尚覺有興致,轉瞬即匆匆不辭而別。
2、 在詩人馮至的思想與藝術轉變的過程中,德語詩人里爾克對他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3、 魯迅高度贊譽馮至為“中國最為杰出的抒情詩人”,這一評價并非茍同于當時詩壇的公議,而是較多地基于魯迅個人的詩歌理念和欣賞趣味。
4、 在馮至的一些學術論著和散文雜感中,也突出表現了一個現代人對現代人生的現代性思考。
5、 當時北大英文系的陳煒謨,德文系的馮至,哲學系的楊晦,都是學生中著名的高材生。
6、 1924年,未滿19周歲的馮至在北大德文系求學。
7、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呂進同志雙正,馮至”。
8、 馮至是中國著名翻譯家,出生在河北涿州,曾就讀北京大學德文系,后留學德國海德堡大學,獲博士學位。
9、 馮至在1937年一篇譯序里深有感觸地說:“青年的一切都充滿了新鮮的生氣,而社會的習俗卻是腐舊的。
10、 “膠澳中學是歐戰前的德國兵營舊址,坐落在湛山大路,我寫詩、寫散文、寫戲劇……”而馮至等人創作于膠澳中學的這些作品,則開啟了青島的新文學之路。
* 在線查詢馮至造句,用馮至造句,用馮至組詞造句,包含馮至的句子。
關于馮至的詩句
其它詞語造句
冥蒙造句
冤頭造句
煙農造句
冕旒造句
合共造句
蘭譜造句
六部造句
兔毫造句
元兄造句
傀儡戲造句
儺舞造句
倭人造句
倡揚造句
膽俞造句
傷俘造句
泥俑造句
樽俎造句
燕侶造句
侗語造句
伏侍造句
佾舞造句
佯敗造句
鬼佬造句
傭仆造句
飄轉造句
說不清楚造句
鉆具造句
對刺造句
伊們造句
開仗造句
乙亥造句
丁亥造句
叢談造句
叢葬造句
白花油造句
廉江造句
干事業造句
略屌造句
恰值造句
各給造句
判斷題造句
浮游動物造句
外漏造句
能官能民造句
楞嚴造句
水漉漉造句
邊垂造句
般纏造句
物物造句
水霸造句
駭愕造句
人份造句
在外面造句
賣者造句
整個的造句
廚灶造句
無線電廣播造句
瞎的造句
接收者造句
即到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