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造句
“先秦”的解釋
101、《六韜》又稱《太公兵法》,相傳為西周姜尚所著,據考為后人偽托,成書在先秦或者漢初,至今尚無定論;《吳子》是戰國名將吳起的兵法,略為可信。
102、專家團認為,根據墓葬形制及已發現的夾砂陶釜、印紋陶片等器物,可以判斷上述墓葬年代為先秦時期,對廣州先秦歷史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103、僅以中國而論,先秦散文的絕跡,算是死了一遍吧,唐詩宋詞如今沒人讀沒人寫了,算是死了一遍吧。
104、鄭仙即先秦方士鄭安期,曾在廣州白云山一帶行醫賣藥,傳說某年瘟疫流行,為拯救民眾,鄭在山上采仙草九節菖蒲時失足墜崖,駕鶴成仙。
105、先秦諸子學之復興,后海先河,窮源競委,更成一時思想解放之關鍵。
106、在中國先秦社會的諸子百家爭鳴時代,各種思想爭鋒交錯,三教九流隨著群雄神州逐鹿起伏跌宕,我心向往之!怎奈西漢武帝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07、回望我國歷史文化長河,先秦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都是那個時代獨有的文學樣式。
108、“泰富藏泉世所無,先秦文字不模糊,他年編校成新譜,勝讀丁家全部書。
109、而先秦諸子中的一個個個案,生旦凈末丑,合成歷史大舞臺上的眾多典型人物。
110、而《周禮》在西漢突然被發現,沒有授受端緒可尋,而且先秦文獻也沒有提到此書,所以,其真偽和成書年代問題成為聚訟千年的一大公案。
111、以文學論,從先秦散文到兩漢辭賦,從唐詩宋詞到元曲清音,從明清小說到現代經典,經過漫長的歷史沉潛,中國文學形成了穩定而強大的傳統。
112、他對先秦散文、楚辭、唐詩和魯迅的作品,更是爛熟于心。
113、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無疑包括先秦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白話小說等,而其源頭是先秦散文。
114、荒帷,也就是棺罩,在先秦典籍中已經多次出現,這是對死者生前居室帷幄一類的模仿。
115、蘇典上下打量一番那座占地約莫方圓十丈的特大墓塋,只見墳前果然立著一座缺了一角的殘破石碑,石碑當真刻有八個仿似上古先秦時期的古篆體的大字。
116、他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繼承先秦兩漢散文傳統,反對專講聲律對仗而忽視內容的駢體文。
117、女公子:先秦時以“公子”稱諸侯之子,其女兒則稱“女公子”,后以此稱門第高者家女兒,漸漸士庶之家女兒也以此稱呼。
118、我最喜歡的一門課是“古代漢語”,興之所致,每晚逐篇背誦那些詰屈聱牙的先秦散文。
119、夏易可以肯定這四個字絕不是已知的任何字種,但這四個字中卻有先秦古篆的影子,如果夏易沒猜錯的話這四個字是“宇宙乾坤”。
120、李先生還說,關于冰食,中國最早在先秦時期就已出現,到唐代又有了“人造冰”;至于食用牛奶、奶油,則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就非常流行。
121、從先秦及西漢的棺槨制度考察,使用“黃腸題湊”的大型木槨是當時天子的特權。
122、東周,歷經549年的諸侯紛爭,170多個國家的興起衰亡,而先秦豪勇之士用這500多年創造了他們兩千多年的不朽傳說!
123、“***”,于漢族,早有先秦的“桑間濮上”青年男女之約;于少數民族,“金花”妹與“阿鵬”哥一歌定情式的暮聚朝別至今猶興。
124、這首詞的作者高亨生于1900年,卒于1986年,初名仙翹,字晉生,吉林雙陽縣人,是我國研究先秦學術和文字學家、訓詁的著名學者。
125、先秦時期,完整的監察制度尚未形成,只出現為數甚少的監察職官,而且他們都是一身二任,并非專事監察。
126、黃桂稠酒古稱“玉漿”,始于先秦,很早以前已是喜慶宴席之佳酌,尤為文人名士所喜愛。
127、優孟是先秦時期的口才大師,是楚莊王面前的善辯之人。
128、根據墓葬形制和已發現的夾砂陶釜、印紋陶片等器物,專家判斷上述墓葬年代為先秦時期。
129、如此形式,增添了作品的書卷氣,加上內容為先秦散文,因而顯得很古雅。
130、據史料記載,鄭仙即先秦方士鄭安期,曾在廣州白云山一帶行醫賣藥,傳說某年瘟疫流行,為拯救民眾,鄭在山上采仙草九節菖蒲時失足墜崖,駕鶴成仙。
131、先秦時代,清明是節氣,寒食是節日,原本兩不相干。
132、先秦陽剛學說,漢人天道自然理論,魏晉玄學,唐代禪宗頓悟說,宋儒理氣之論,明人心學,都對書法的發展有極大影響。
133、先秦時期,“文”是獨體字的意思,“字”是合體字的意思,那時“文”還沒有和“字”結合在一起。
134、泱泱華夏,遠古之三皇五帝,智禮仁信勇皆為極致,周之禮樂,承三皇之風,立萬世之表,先秦百家爭鳴,思想學術登峰造極,后世研習,概莫能外,既無出者,也無承襲發揚。
135、根據墓葬形制和已發現的夾砂陶釜、印紋陶片等器物,專家判斷上述墓葬年代為先秦時期,對廣州先秦歷史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136、下走張德恒,幼愛詩章,長而習文,后考取古典文學研究生,專攻詩詞,學問之事,雖略有所悟,然未嘗上窺先秦故典,直似面墻而立,不得治學之要。
137、比如新鄭、滑縣,是古代鄭衛之音的傳播地,其民間歌唱的繁茂歷來享有盛名;先秦十五國風,河南一省就占了鄭、衛、宋、陳、檜、王六‘風’。
138、先秦文獻中曾有竹筏的記載,《越絕書》有“方船設洑,乘桴洛河”之載,桴,即是用竹制的筏。
139、1942年9月,長沙子彈庫楚墓被盜掘出土一件舉世聞名的楚帛書,它是迄今發現的先秦時代唯一一篇縑帛文字資料。
140、考古人員經過地表踏查,發現了大量夾砂陶器、印紋陶器殘片、石錛等先秦時期文化遺物,最早的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
141、一、先秦至兩漢形成的經文;二、漢魏六朝形成的古注;三、唐陸德明的音義;四、唐宋人的義疏。
142、早在先秦時期,就已出現“明德慎罰”。
143、我朝并先秦遺制,十里設一亭,十亭設一鄉,個個村莊均設三老。
144、《方言》又稱《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西漢揚雄所著,總匯了從先秦到漢代的方言,當時人贊嘆此書為“懸諸日月不刊之書”。
145、秦孝儀以書法見稱于世,并以篆籀古文名家,溯源先秦古籀,取法方整漢隸,博古創新,自創風格獨具的“秦體”。
146、從有記載的文字看,我省還是戲劇藝術最早出現創作表演的地區,先秦時期楚人“優孟衣冠”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戲劇表演。
147、先秦時己有四輪馬車,但因中原地形極其復雜,四輪車并未推廣,到了宋時,反而湮滅無聞。
148、原來是洪荒的孽種!這東西早在先秦時便被誅殺兩脈!其后經過珞珈山一役的圍剿也已將之盡數傾滅。
149、從文獻來看,比較集中地記載先秦官制有《尚書》的《周官》篇和《荀子》的《王制》篇,《周官》已經亡佚。
150、“***”,早有先秦的“桑間濮上”青年男女之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