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道造句
用“之道”造句 第16組151、無論你出身高貴或者低賤,都無關宏旨。但你必須有做人之道。歌德
152、惟圣人之道無所進退,以其所造者極也。
153、為國之道,在于利眾。利眾之本,必學德能。
154、為學之道,莫先于窮理;窮理之要,必先于讀書。朱熹
155、今天下士君子,中請將欲為仁義,求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國家百姓之利,故當若節喪之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
156、訊問者,智之本;思慮者,智之道也。
157、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58、君子之道有四易:簡而易用也,要而易守也、炳而易見也,法而易言也。
159、明明知道大家的吹牛拍馬之道都是彼此彼此,卻又不肯相互道破。只因誰要是一點穿別人是吹牛拍馬之徒,那就無異不打自招,承認自己也是這么個貨色。
160、以量而容之,擇合而受之,非圣人有感必通之道也。
161、研究不死之道,是上流社會和無所事事的人的事情。至于想在世間做一個還不錯的人,則每天不能不努力、奮斗、活動,以求有所為,這樣一來,將會對來世置之不理,而只在現世活動,做點有益的事情。
162、人最系戀者,過去;最冀望者,未來;最悠忽者,現在。夫過去已成逝水,勿庸系也;未來,茫如捕風,無可冀也。獨此現在之境,或窮或通,時行時止,自有當然之道,應盡之心。
163、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
164、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凡兵上義,不義,雖利勿動。非一動之為害,而他日將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義可以怒士,士以義怒,可與百戰。
165、情況不會轉變,管理之道在于轉變自己。
166、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167、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
168、一身正氣,乃做人之本;兩袖清風,實為官之道。
169、夫處世之道,亦即應變之術,豈可偏執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貴在隨機應變。
170、舉之以語,考之以事,能諭,則尚而親之,近而無辱以取人,則得賢之道也。
171、水之性不雜則清,郁閉而不流,亦不能清,此養神之道也,散步所以養神。
172、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損之又損之道也。
173、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難以為常。
174、故善為國者,馭民如父母之愛子,如兄之愛弟,見其饑瘳則為之憂,見其勞苦則為之悲,賞罰如加于身,賦斂如取于己。此愛民之道也。
175、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當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
176、人皆有愛生惡死之心,人皆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見善不明耳。
177、仁之道,要之只消道一公字。公只是仁之理,不可將公便喚做仁。公而以人體之,故為仁。只為公則物我兼照,故仁,所以能恕,所以能愛,恕則仁之施,愛則仁之用也。
178、和別人分享你的知識,那才是永恒之道。
179、臣聞大國貪于名,小國貪于實,此諸侯之通患也。今魯處卑而不貪乎尊,辭實而不貪乎多,行廉不為茍得,道義不為茍合,不盡人之歡,不竭人之忠,以全其交,君之道義,殊于世俗,國免于公患。
180、兵者國之大事,逝世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181、天之道,有序而時,有度而節。循天之道以養其身,謂之道也。
182、做小本生意,是叔叔的生財之道。
183、長壽之道的重要一條,就是清心寡欲。
184、進行科學試驗時,應當即事窮理,從實踐中總結出規律來。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185、老師傅把自己的為人之道向徒弟們和盤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