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書造句
用“中書”造句 第6組51、家喻戶曉的袁闊成、田連元、劉蘭芳、單田芳幾位評書表演藝術家,無一不是從遼河畔走進空中書場、電視書場的。
52、縱使斷案是以圣人敕令和中書省判例為準,但我相信,中書省判例中絕不會允許公主私下里隨意將人刑死,閣下不要虛張聲勢大而化之。
53、陛下,臣以為,中書令所奏,實是眼下唯一挽轉險局之上策!還請陛下早作決斷,望再勿猶豫不決而誤時招禍!
54、給事中陸質、中書舍人崔樞,積學懿文,守經據古,夙夜講習,庶協于中。
55、倆人你吹我捧侃得熱鬧,卻沒曾想旁邊黃知縣、劉知州兩人嚇得腿都軟了!方才朱大貴隨口胡謅的這幾位,那可都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56、宋朝以門下侍?兼平章事為正相,中書侍郎兼參知政事為副相,另有門下中書侍郎共三人為參相,宰相共有五人。
57、脫脫遂將中書省內屬員,一一稽考,查得參政孔思立等,俱由太平薦拔,竟不問賢否,坐罪黜退,改用烏古孫良楨、龔伯遂、汝中柏等為僚屬。
58、她恃寵而驕,孫權的病越來越重,她卻越來越高興,因為自己的兒子可以早一點登上皇位,免得夜長夢多,還悄悄向中書令孫弘打聽呂后專權的故事。
59、時又議省州、郡、縣半吏以赴農功,中書監荀勖以為:省吏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
60、玉徽王朝惠帝廣武三年,七月十九,原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承恩伯費無極,上勸進表,朝野震動。
61、當由中書省循例請賑,即奉旨照準,帝澤雖是如春,百姓終難全活。
62、此人乃東林智囊,在東林之中影響非同小可,既有葉向高保他,又有東林諸黨提攜,雖一舉人之身,卻為內閣中書,能量之大,可不能小看。
63、臣前在著作郎,侍中領中書監及北侯臣荀勖、中書令關內侯臣和嶠奏:使臣定故蜀丞相諸葛亮故事。
64、及司馬瑋被殺,張華因首先獻謀有功,拜為右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侍中、中書監,金印紫綬。
65、六月甲辰,以孟昶為中書令、秦國公,昶子弟諸臣錫爵有差。
66、方才朱大貴隨口胡謅的這幾位,那可都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67、東昏舊臣列隊于朱雀門外奉表相迎,中書令等朝廷重臣紛紛勸進,梁王謙辭曰:‘衍何德何能,敢問鼎大位。
68、(六)參議中書省事,秩正四品,典左右司文牘,為六曹之管轄,軍國重事咸預決焉。
69、壇場使、中書令張嘉貞貶為幽州刺史。
70、中書令王僧達,幼聰警能文,而跌蕩不拘。
71、主君莫要高聲,這里是中書令李林甫的宅第,來往非富即貴,可沖撞不得。
72、中國江蘇網3月22日訊(通訊員任中*記者戚阜生)都說吃一塹長一智,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可20年內因同一罪名而被抓8次,屢教不改的累犯,實在少見。
73、遭二宮構爭,據擁護太子,言則懇至,義形于色,守之以死,未到,中書令孫弘譖潤據,因權寢疾,弘為昭書追賜死,時年五十七。
74、時中書舍人賀琛奉敕撰《梁官》,乃啟峻及孔子袪補西省學士,助撰錄。
75、兩人都接觸過一些絕密的內部材料,司馬遷受腐刑而得以出任中書令,波里比阿是由于賣國投敵而得以擔任西庇阿的參謀。
76、給了他中書令,給了他兒子皇城使,朕待他也算不薄了,就看李筠是否知好歹了?
77、故中書令、侍中、尚書令,不預朝政;侍郎、給事,不領省職;諫議無言責,起居不記注;中書常闕舍人,門下罕除常侍。
78、其后,李正民以中書舍人為江、浙、湖南撫諭使,且令按察官吏,伸民冤抑。
79、其郡縣官年五十以上,雖練達政事,而精力既衰,宜令有司選民間俊秀年二十五以上,資性明敏,有學識才干者,辟赴中書,與年老者參用之。
80、以吏部尚書劉幽求為侍中,右散騎常侍魏知古為左散騎常侍,太子詹事崔湜為中書侍郎,并同中書門下三品;書中侍郎陸象先同平章事。
81、又謝莊囗時未老,其疾以轉差,今居此任,復為非宜,謂宜中書令才望為允。
82、此時的皇帝是晉成帝司馬衍,年紀只有六歲,朝中大權主要掌握在國舅中書令庾亮的手中,庾亮才是朝中掌握實權的大臣。
83、以太常卿杜黃裳為門下侍郎,左金吾衛大軍袁滋為中書侍郎,并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鄭珣瑜為吏部尚書,高郢刑部尚書,并罷知政事。
84、中書吳懷賢讀楊漣疏,還不敢與他人交談,只是擊節稱嘆,被家人告密,死于非命,家亦被抄。
85、夫作金皆在神仙集中,淮南王抄出,以作鴻寶枕中書,雖有其文,然皆秘其要文,必須口訣,臨文指解,然後可為耳。
86、為了興旺自己的家族,霍韜建大宗祠、行合爨、立家長、設宗子、建書院進行一系列宗族建設,其中書院是最重要一環。
87、李肇曾任尚書左司郎中、翰林學士,唐憲宗元和中為中書舍人。
88、自冏等起兵,百官將士皆欲誅倫、秀,秀懼,不敢出中書省;及聞河北軍敗,憂懣不知所為。
89、夢中書生勸我歇手,難道教我不要看牛不成?從來說夢是反的,夢福得禍,夢笑得哭。
90、號為碩甫名臣的杜文端、馮文毅諸公,都不過仰親貴鼻息,伴食中書過一輩子是了,天下安危,與他一毫都不相涉。
91、前新贈大司徒、烈愍公崔岳,中書令曹恂,晉陽太守王忠,太子洗馬劉綏等,或識朕于童齔之中,或濟朕于艱窘之極,言念君子,實傷我心。
92、臨考前,秦檜派人把中書舍人程子山召入相府,只讓仆人用美酒好飯侍候,秦檜本人并不出面接待。
93、洪武二年四月,置山西等處行中書省,治太原路。
94、李韶弟李彥,為中書博士,時朝儀典章,咸未周備,彥留心考定,號為稱職。
95、中書省已定了程限,發十道公文,要這十路軍馬如期都到鄆城。
96、史料記載,忽必烈為了嚴肅法紀,加強吏治,在中書省門前建了個“登聞鼓”,凡是大冤無處申訴的,可隨時前來擊鼓鳴冤。
97、又說汪文言門役濫竊中書,交通內外,欺君誤國當誅。
98、中書令庾亮居然不顧眾人反對強行征召歷陽內史蘇峻回朝,名義上封了個大司農也算是加官進爵,可誰都知道這大司農是個沒有實權的虛職。
99、六月癸亥,黃門侍郎高智周同中書門下三品。
100、國忠之黨翰林學士張漸竇華、中書舍人宋昱、吏部郎中鄭昂等,憑國忠之勢,招來賂遺,車馬盈門,財貨山積;及國忠敗,皆坐誅滅,其斫喪王室,俱一時之沴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