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的詩詞(共317首)
李賀簡介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賀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說來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264
《相和歌辭·大堤曲》 唐·李賀
妾家住橫塘,紅紗滿桂香。
青云教綰頭上髻,明月與作耳邊珰。
蓮風起,江畔春。
大堤上,留北人。
郎食鯉魚尾,妾食猩猩唇。
莫指襄陽道,綠浦歸帆少。
今日菖蒲花,明朝楓樹老。
268
《相和歌辭·長歌續短歌》 唐·李賀
長歌破衣襟,短歌斷白發。
秦王不可見,旦夕成內熱。
渴飲壺中酒,饑拔隴頭粟。
凄凄四月蘭,千里一時綠。
夜峰何離離,月明落石底。
裴回沿石尋,照出高峰外。
不得與之游,歌成鬢先改。
269
《相和歌辭·日出行》 唐·李賀
白日下昆侖,發光如舒絲。
徒照葵藿心,不照游子悲。
折折黃河曲,日從中央轉。
旸谷耳曾聞,若木眼不見。
奈何鑠石,胡為銷人。
羿彎弓屬矢那不中,足令久不得奔,詎教晨光夕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