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的詩詞(共469首)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41
《書懷寄王秘書》 唐·張籍
白發如今欲滿頭,從來百事盡應休。
只于觸目須防病,不擬將心更養愁。
下藥遠求新熟酒,看山多上最高樓。
賴君同在京城住,每到花前免獨游。
42
《宿江店》 唐·張籍
野店臨西浦,門前有橘花。
停燈待賈客,賣酒與漁家。
夜靜江水白,路回山月斜。
閑尋泊船處,潮落見平沙。
43
《將軍行》 唐·張籍
彈箏峽東有胡塵,天子擇日拜將軍。
蓬萊殿前賜六纛,還領禁兵為部曲。
當朝受詔不辭家,夜向咸陽原上宿。
44
《永嘉行》 唐·張籍
黃頭鮮卑入洛陽,胡兒執戟升明堂。
晉家天子作降虜,公卿奔走如牛羊。
紫陌旌幡暗相觸,家家雞犬驚上屋。
贈別
45
《寄遠曲》 唐·張籍
美人來去春江暖,江頭無人湘水滿。
浣沙石上水禽棲,江南路長春日短。
蘭舟桂楫常渡江,無因重寄雙瓊珰。
46
《相和歌辭·猛虎行》 唐·張籍
南山北山樹冥冥,猛虎白日繞林行。
向晚一身當道食,山中麋鹿盡無聲。
年年養子在深谷,雌雄上山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長向村家取黃犢。
五陵年少不敢射,空來林下看行跡。
48
《昆侖兒》 唐·張籍
昆侖家住海中州,蠻客將來漢地游。
言語解教秦吉了,波濤初過郁林洲。
金環欲落曾穿耳,螺髻長卷不裹頭。
自愛肌膚黑如漆,行時半脫木綿裘。
49
《送施肩吾東歸》 唐·張籍
知君本是煙霞客,被薦因來城闕間。
世業偏臨七里瀨,仙游多在四明山。
早聞詩句傳人遍,新得科名到處閑。
惆悵灞亭相送去,云中琪樹不同攀。
51
《贈賈島》 唐·張籍
籬落荒涼僮仆饑,樂游原上住多時。
蹇驢放飽騎將出,秋卷裝成寄與誰。
拄杖傍田尋野菜,封書乞米趁時炊。
姓名未上登科記,身屈惟應內史知。
52
《贈殷山人》 唐·張籍
郁郁山中客,知名四十年。
恓惶身獨隱,寂寞性應便。
世業公侯籍,生涯黍稷田。
藤懸讀書帳,竹系網魚船。
54
《秋夜長》 唐·張籍
秋天如水夜未央,天漢東西月色光。
愁人不寐畏枕席,暗蟲唧唧繞我傍。
荒城為村無更聲,起看北斗天未明。
白露滿田風裊裊,千聲萬聲鹖鳥鳴。
56
《隴頭行》 唐·張籍
隴頭路斷人不行,胡騎夜入涼州城。
漢兵處處格斗死,一朝盡沒隴西地。
驅我邊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去年中國養子孫,今著氈裘學胡語。
誰能更使李輕車,收取涼州入漢家。
58
《相和歌辭·短歌行》 唐·張籍
青天蕩蕩高且虛,上有白日無根株。
流光暫出還入地,催我少年不須臾。
與君相逢不寂寞,衰老不復如今樂。
玉卮盛酒置君前,再拜愿君千萬年。
59
《相和歌辭·楚妃嘆》 唐·張籍
湘云初起江沉沉,君王遙在云夢林。
江南雨多旌旗暗,臺下朝朝春水深。
章華殿前朝萬國,君心獨自終無極。
楚兵滿地能逐禽,誰用一身繼筋力。
西江若翻云夢中,麋鹿死盡應還宮。
60
《賦花》 唐·張籍
花,花。
落早,開賒。
對酒客,興詩家。
能回游騎,每駐行車。
宛宛清風起,茸茸麗日斜。
且愿相留歡洽,惟愁虛棄光華。
明年攀折知不遠,對此誰能更嘆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