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張栻的詩詞(共570首)

    張栻簡介

    張栻頭像

    張栻是南宋中興名相張浚之子。著名理學家和教育家,湖湘學派集大成者。與朱熹、呂祖謙齊名,時稱“東南三賢”。官至右文殿修撰。著有《南軒集》。

    401 《光弼侄得邑西歸賦詩勉之并示光義二首》 宋·張栻

    共惟二百載,詩禮一門中。
    冷落吾憂甚,扶持爾輩同。
    傳心地異轍,隨用不言功。
    外慕知何極,惟應念祖風。

    402 《題馬氏草堂復齋聽雪》 宋·張栻

    平生求友人千里,永夜論心雪滿窗。
    為問蒲團聽修竹,何如一舸泛清江。

    403 《題馬氏草堂復齋聽雪》 宋·張栻

    今古茫茫浪著鞭,誰知圣學有夫傳。
    請君細誦復齋記,直到羲爻未畫前。

    404 《題馬氏草堂復齋聽雪》 宋·張栻

    前鄰百鬼瞰高明,夜雨華榱嘆昔人。
    卻愛君家鴻雁集,還能葺理草堂春。

    405 《廉州何使君挽詩二首》 宋·張栻

    憶昔湟江上,相逢意便傾。
    胸中元浩蕩,筆下更縱橫。
    士伏徐公德,人言景倩清。
    定應鄉里敬,枌社祭先生。

    406 《廉州何使君挽詩二首》 宋·張栻

    橘井登賢籍,槐宮并俊游。
    姓名題雁塔,文字上瀛洲。
    青簡窮千載,朱轓但一州。
    有懷終未試,眼看落山丘。

    407 《李仁甫用東坡寄王定國韻賦新羅參見貽亦復繼》 宋·張栻

    三韓接蓬萊,祥云護山頂。
    涵濡雨露春,吞納日月景。
    美蔭背幽壑,靈根發奇穎。
    艱難航瀚海,包里走湖岑。

    408 《臘月二日攜家城東觀梅夜歸》 宋·張栻

    仰看鴻雁思吾弟,連日清游只欠渠。
    不知千里江南路,亦有梅花似此無。

    409 《臘月二日攜家城東觀梅夜歸》 宋·張栻

    晴日東山飽看花,歸來野路已昏鴉。
    坡頭認得疎籬處,檐卜林中李老家。

    410 《臘月二日攜家城東觀梅夜歸》 宋·張栻

    元自陽春無間斷,何人能識化工心。
    梅邊把酒日近午,鳥語風微花氣深。

    411 《臘月二日攜家城東觀梅夜歸》 宋·張栻

    前日看花正薄陰,重來晴日更精神。
    莫教容易飛花片,且放千林自在春。

    412 《句》 宋·張栻

    郴山足奇變,其水復清美。

    413 《二使者游東山酒后寄詩走筆次韻》 宋·張栻

    壯歲幾成山水癖,年來袖手不能豪。
    忽傳燈底詩篇好,但想云間屐齒高。

    414 《二使者游東山酒后寄詩走筆次韻》 宋·張栻

    繡衣雙節從天下,文字皆稱一世豪。
    桂山發地凜千尺,新詩與之相并高。

    415 《二使者游東山酒后寄詩走筆次韻》 宋·張栻

    頗聞東山盛行樂,坐想風前酒興豪。
    領略正應胸次別,吟哦更覺筆端高。

    416 《安國置酒敬簡堂分韻得柳暗六春字》 宋·張栻

    堂下列絲竹,堂上娛佳賓。
    相看夜未艾,樂此笑語真。
    風流今屬公,我輩但逡巡。
    文章千古意,翰墨四時春。

    417 《安國置酒敬簡堂分韻得柳暗六春字》 宋·張栻

    公憎孔壬面,怪石乃寓目。
    夜堂發深藏,林立驚滿屋。
    我亦苦嗜此,一見下風伏。
    何當載而歸,妙策三十六。

    418 《安國置酒敬簡堂分韻得柳暗六春字》 宋·張栻

    公臥百尺樓,余子可下瞰。
    我每奉談麈,汲古得探探。
    身外皆為余,此道要無憾。
    從渠梅雨天,陰晴遞明暗。

    419 《安國置酒敬簡堂分韻得柳暗六春字》 宋·張栻

    桴鼓息荒村,襏襫盛南畝。
    永日省文書,呼客共樽酒。
    主人出塵姿,宛是靈和柳。
    行歸帝所游,此地豈淹久。

    420 《喜雨呈安國》 宋·張栻

    涼生椽筆試烏絲,妙語便作星斗垂。
    我亦小窗無一事,細傾新酒和公詩。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