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張栻的詩詞(共570首)

    張栻簡介

    張栻頭像

    張栻是南宋中興名相張浚之子。著名理學家和教育家,湖湘學派集大成者。與朱熹、呂祖謙齊名,時稱“東南三賢”。官至右文殿修撰。著有《南軒集》。

    381 《和陳擇之春日四絕》 宋·張栻

    日長漸有簡編樂,春半已將櫻筍來。
    無數青山相慰藉,有時明月共裴徊。

    382 《和陳擇之春日四絕》 宋·張栻

    泗上當時鼓瑟人,風雩豈是樂閑身。
    言外默傳千圣旨,胸中長有四時春。

    383 《和陳擇之春日四絕》 宋·張栻

    年華冉冉春將半,花事匆匆雨滿城。
    想復東郊變新綠,未妨攜酒趁初晴。

    384 《和陳擇之春日四絕》 宋·張栻

    花落花開總可憐,嶠南亦復好風煙。
    雨余起我故園夢,漠漠浮鷗水拍天。

    385 《和安國送茶》 宋·張栻

    官焙蒼云小臥龍,使君分餉自題封。
    打門驚起曲肱夢,公案從今又一重。

    386 《故太子詹事王公挽詩二首》 宋·張栻

    睿主龍飛日,如公舊學臣。
    忠言關國計,清節映廷紳。
    歲月身多外,江湖澤在民。
    當年遺直嘆,千古更如新。

    387 《故太子詹事王公挽詩二首》 宋·張栻

    大節元無玷,中心本不欺。
    排奸力扛鼎,憂國鬢成絲。
    方喜三旌召,俄興一鑒悲。
    西風吹淚眼,夫豈哭吾私。

    388 《登法華臺》 宋·張栻

    山間景物轉流年,臺上風光處處傳。
    放目便應云夢小,憑欄平挹祝融巔。
    忽尋故國占天際,誰看孤舟系岸邊。
    百感還將山下去,肯同槁木墮深禪。

    389 《次韻趙漕》 宋·張栻

    雨聲歷歷來庭戶,喜色津津到澤虞。
    擊壤徑思同野老,名亭詎敢學坡蘇。

    390 《次韻趙漕》 宋·張栻

    中宵憂歲不成寐,一雨為霖敢自虞。
    應是行臺借余潤,故教均澤及樵蘇。

    391 《春日西興道中》 宋·張栻

    檐鐸無聲鳥語稀,徑深鐘梵出花遲。
    日長遍繞溪南寺,未信東風屬酒旗。

    392 《春日西興道中》 宋·張栻

    一川曉色鷺分去,兩岸煙花鶯帶來。
    徑欲卜居從釣叟,綠楊缺處竹門開。

    393 《春日西興道中》 宋·張栻

    岸容山意兩溶溶,便是東皇第一功。
    春色平鋪人不見,卻將醉眼認繁紅。

    394 《春日西興道中》 宋·張栻

    江梅已過杏花初,尚怯余寒著萼疎。
    待得重來幾枝在,半隨蝶翅半蜂須。

    395 《春日西興道中》 宋·張栻

    短短菰蒲綠未齊,河洲水暖雁行低。
    歸時須趁春光淺,待得春深意卻迷。

    396 《初春和折子明歲前兩詩》 宋·張栻

    新春風雨中,日日鳩鳴屋。
    小園政可步,柰此泥涴足。
    卻坐問樽酒,知足乃不辱。
    一杯徑陶然,敢羨車載曲。

    397 《初春和折子明歲前兩詩》 宋·張栻

    古今同活法,妙處在阿堵。
    浮云興和祟,白黑可坐數。
    窮冬掩關臥,豈為作詩苦。
    挑燈讀韋編,至味可深咀。

    398 《和黃仲秉喜雨》 宋·張栻

    雨涼窗戶好,佳木正陰陰。
    畎畎憂時念,乾坤濟物心。
    引泉聊自照,移竹更親臨。
    尚想皇華使,風前擁鼻吟。

    399 《和黃仲秉喜雨》 宋·張栻

    雨后清泉繞舍流,懸知耘耜遍南州。
    占相歲事端無恙,勞苦農人亦少休。
    好句收功經百煉。
    彌旬不見便三秋。
    閑來只原長豐稔,江海白鷗盟共求。

    400 《光弼侄得邑西歸賦詩勉之并示光義二首》 宋·張栻

    得邑寧論小,居官最近民。
    中誠儻無倦,同體會相親,暇日書還讀,清源政自新。
    吾兄有遺訓,爾輩足持循。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