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張栻的詩詞(共570首)

    張栻簡介

    張栻頭像

    張栻是南宋中興名相張浚之子。著名理學家和教育家,湖湘學派集大成者。與朱熹、呂祖謙齊名,時稱“東南三賢”。官至右文殿修撰。著有《南軒集》。

    341 《偶作》 宋·張栻

    世情易變如云葉,官事無窮類海潮。
    退食北窗涼意滿,臥聽急雨打芭蕉。

    342 《留題金山寺》 宋·張栻

    長江岷山來,灌注天下半。
    東行近海門,勇往更瀰漫。
    蒼巒忽中流,屹立助杰觀。
    孤根入層淵,秀色連兩岸。

    343 《荊湖望月》 宋·張栻

    浩浩湖之源,迤邐衡山下。
    有月來中天,明珠千斛瀉。
    澂澈一塵無,并輝清不夜。
    嗟彼泉下人,逝莫挽逸駕。
    惟有不死心,清光遍華夏。

    344 《寄宇文邛州》 宋·張栻

    寄語臨邛守,相望萬里情。
    有來詩句好,足驗教條清。
    好古從時訕,為邦已政成。
    無尋子虛賦,忠厚詔諸生。

    345 《賦遺經閣》 宋·張栻

    生世豈云晚,六籍初未亡。
    向來言外旨,瞠視多茫茫。
    隱微會見獨,如日照八荒。
    始知傳心妙,初豈隔毫芒。

    346 《賦蓮花峰》 宋·張栻

    玉井峰頭十丈蓮,天寒日暮更清妍。
    不須重詠洛神賦,便可同賡云錦篇。

    347 《多景樓》 宋·張栻

    疇昔南徐地,登臨北固樓。
    平原迷故國,滄海接江流。
    木落煙莎晚,城孤鼓角秋。
    寄言鷗鷺侶,吾已具扁舟。

    348 《道旁見獲者》 宋·張栻

    腰鎌聲相呼,十百南畝獲。
    婦持黍漿饋,幼稚走雀躍。
    辛勤既百為,幸此歲不惡。
    王租敢不供,大室趣逋約。

    349 《次韻劉樞密》 宋·張栻

    燕寢凝香意自長,不須乘月據胡床。
    新正更喜身強健,和氣都歸柏子觴。

    350 《次韻劉樞密》 宋·張栻

    朔風漠漠低黃云,曉看繽紛萬鶴群。
    為應農祥眉一展,更將余力付斯文。

    351 《初食荔枝》 宋·張栻

    照水依山只自奇,晞風沐雨借光輝。
    冰肌不受紅塵涴,赪頰從教酒暈肥。

    352 《初食荔枝》 宋·張栻

    開奩未暇論香味,便合令居第一流。
    細擘輕紅傾瑞露,周南端復且淹留。

    353 《丙申至前五日復坐南窗憶去年詩又成兩章》 宋·張栻

    新晴物物有春意,正值一陽來復時。
    變化無窮俱是易,探原密處起乾知。

    354 《丙申至前五日復坐南窗憶去年詩又成兩章》 宋·張栻

    依然紅日照窗楣,還是去年消息時。
    妙理不須尋轍跡,只於生處驗新知。

    355 《芭蕉茶送伯承伯承賦詩三章次韻》 宋·張栻

    春去云藏岳麓,梅黃雨漲昭潭。
    政爾倚欄無那,一甌喚起清談。

    356 《芭蕉茶送伯承伯承賦詩三章次韻》 宋·張栻

    正色可參官焙,妙香還近嵇山。
    草木叢中清絕,天教散在人間。

    357 《芭蕉茶送伯承伯承賦詩三章次韻》 宋·張栻

    與子藝蘭九畹,勝渠賜璧一雙。
    更碾春風白雪,同看明月清江。

    358 《安國晚酌葵軒分韻得成字》 宋·張栻

    桐花三月寒,風雨滿江城。
    使君晚被酒,千騎過友生。
    名談宿霧卷,逸氣孤云橫。
    揮斥看墨妙,笑語皆詩成。

    359 《自西園登山》 宋·張栻

    日光射崖冰雪色,風壑傳響松龍吟。
    但忻耳目得所遇,不覺山高幾許尋。

    360 《自西園登山》 宋·張栻

    雨后溪重碧,木落山增明。
    西風肅群物,感此秋氣清。
    振衣千崖表,俯瞰萬籟生。
    匪生幽遐慕,政爾未忘情。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