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張栻的詩詞(共570首)

    張栻簡介

    張栻頭像

    張栻是南宋中興名相張浚之子。著名理學家和教育家,湖湘學派集大成者。與朱熹、呂祖謙齊名,時稱“東南三賢”。官至右文殿修撰。著有《南軒集》。

    301 《和擇之賦霜月》 宋·張栻

    月華明潔好霜天,遙指層城幾暮煙。
    妙意此時誰與寄,美人湘水隔娟娟。

    302 《和擇之福巖回望岳市》 宋·張栻

    回首塵寰去渺然,山中別是一風煙。
    好乘晴色上高頂,要看清霜明月天。

    303 《和元晦詠畫壁》 宋·張栻

    松杉夾路自清陰,溪水有源誰復尋。
    忽見畫圖開四壁,悠然端亦慰予心。

    304 《和元晦懷定叟戲作》 宋·張栻

    路入青山小作程,每逢佳處憶吾人。
    山林朝市休在念,認取臨深履薄身。

    305 《和楊教授》 宋·張栻

    客少從蒿長,居深懶戶開。
    孤城歲云莫,瘦馬子能來。
    長策憐葵向,新詩更雨催。
    相看前日事,此首忍重回。

    306 《和楊教授》 宋·張栻

    道在無今昔,才難有屈伸。
    青編知了意,白眼付時人。
    鏡里顏容舊,胸中事業新。
    絕嘆知味鮮。
    渠自說甘辛。

    307 《寒食前三日野步烏龍山中石上往往多新芽手擷》 宋·張栻

    披云得新腴,煮泉聽松風。
    香永味自真,不與余品同。
    悠然泊莫留,歸來隱疎鐘。
    念昔湘濱游,年年擷芳叢。

    308 《過長橋》 宋·張栻

    西風吹短發,復此渡長橋。
    木落波空闊,亭孤影動搖。
    徘徊念今昔,領略到漁樵。
    儻有山中隱,憑誰為一招。

    309 《庚申過青草湖》 宋·張栻

    已越重湖險,張帆勝順流。
    亂云藏野寺,橫網鬧漁舟。
    物色湖南好,風霜歲晚謀。
    未知荒歉后,得似向來不。

    310 《賦周畏知寓齋》 宋·張栻

    知君隨寓即能安,久矣家山詠考盤。
    幕府漫游從鬢禿,竹作寄傲有書觀。
    此身詎可忘三省,世路何妨閱萬端。
    俯仰周旋皆實理,未應只向寓中看。

    311 《賦鄭子禮壽芝堂》 宋·張栻

    莫向堂中覓壽芝,主人心地本平夷。
    子孫保此傳家瑞,世享長年自不疑。

    312 《賦羅漢果》 宋·張栻

    黃實累累本自芳,西湖名字著諸方。
    里稱勝母吾常避,珍重山僧自煮湯。

    313 《風雩亭詞》 宋·張栻

    眷麓山之面隩有弦誦之一宮。
    郁青林兮對起,背絕壁之穹隆。
    獨樵牧之往來,

    314 《渡興樂江望祝融》 宋·張栻

    日上寧容曉霧遮,須臾碧玉貫明霞。
    人謀天意適相值,寄語韓公不用夸。

    315 《讀李邕碑》 宋·張栻

    荒榛日莫倚筇時,嘆息危亭北海碑。
    后輩但知尊字畫,當年不得戍邊垂。
    豈關貝錦有成禍,只恐干將不自奇。
    杜老惜才千古意,如今誰詠六公辭。

    316 《定叟弟生朝遣詩為壽》 宋·張栻

    我昔在嚴城,惟子桂林思。
    舊游復更踐,相望仍今茲。
    行止不可期,會合何參差。
    況乃近重九,清杯憶同持。

    317 《登岳麓赫曦臺聯句》 宋·張栻

    泛舟長沙渚,振策湘山岑。
    煙云渺變化,宇宙窮高深。
    懷古壯士志,憂時君子心。
    寄言塵中客,莽蒼誰能尋。

    318 《道中景物甚勝吟賞不暇因復作此》 宋·張栻

    支筇石壁聽溪聲,卻看云山萬疊新。
    總是詩情吟不徹,一時分付與吾人。

    319 《從鄭少嘉求貢綱余茶》 宋·張栻

    茗事蕭疎五嶺中,修仁但可愈頭風。
    春前龍焙令人憶,知與故人風味同。

    320 《從鄭少嘉求貢綱余茶》 宋·張栻

    貢包余璧小盤龍,獨占人間第一功。
    乞與清風行萬里,為君一洗瘴云空。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