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向風長嘯戴紗巾,野鶴由來不可親。明日東歸變名姓,五湖煙水覓何人。
天書遠召滄浪客,幾度臨歧病未能。江海茫茫春欲遍,行人一騎發金陵。
詠物寫花贊美
獨上云梯入翠微,蒙蒙煙雪映巖扉。世人知在中峰里,遙禮青山恨不歸。
秋草黃花覆古阡,隔林何處起人煙。山僧獨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見少年。
事去人亡跡自留,黃花綠蒂不勝愁。誰能更向青門外,秋草茫茫覓故侯。
清明節踏青
秋風颯颯鳴條,風月相和寂寥。黃葉一離一別,青山暮暮朝朝。寒江漸出高岸,古木猶依斷橋。明日行人已遠,空馀淚滴回潮。
對水看山別離,孤舟日暮行遲。江南江北春草,獨向金陵去時。
天上胡星孛,人間反氣橫。風塵生汗馬,河洛縱長鯨。本謂才非據,誰知禍已萌。食參將可待,誅錯輒為名。
太華高標峻,青陽淑氣盤。屬辭傾渤澥,稱價掩瑯玕.楊葉頻推中,蕓香早拜官。后來慚轍跡,先達仰門闌。
東林問逋客,何處棲幽偏。滿腹萬馀卷,息機三十年。志圖良已久,鬢發空蒼然。調嘯寄疏曠,形骸如棄捐。
見君風塵里,意出風塵外。自有滄洲期,含情十馀載。深居鳳城曲,日預龍華會。果得僧家緣,能遺俗人態。
風流一才子,經史仍滿腹。心鏡萬象生,文鋒眾人服。頃游靈臺下,頻棄荊山玉。蹭蹬空數年,裴回冀微祿。
江海今為客,風波失所依。白云心已負,黃綬計仍非。累辱群公薦,頻沾一尉微。去緣焚玉石,來為采葑菲。
宋侯人之秀,獨步南曹吏。世上無此才,天生一公器。尚甘黃綬屈,未適青云意。洞澈萬頃陂,昂藏千里驥。
仲父王佐材,屈身仇香位。一從理京劇,萬事皆容易。則知無不可,通變有馀地。器宇溟渤寬,文鋒鏌铘利。
迢遞太行路,自古稱險惡。千騎儼欲前,群峰望如削。火云從中出,仰視飛鳥落。汗馬臥高原,危旌倚長薄。
元生實奇邁,幸此論疇昔。刀筆素推高,鋒芒久無敵。縱橫濟時意,跌宕過人跡。破產供酒錢,盈門皆食客。
與子頗疇昔,常時仰英髦。弟兄盡公器,詩賦凌風騷。頃者游上國,獨能光選曹。香名冠二陸,精鑒逢山濤。
客心暮千里,回首煙花繁。楚水渡歸夢,春江連故園。羈人懷上國,驕虜窺中原。胡馬暫為害,漢臣多負恩。
吏道豈易愜,如君誰與儔。逢時將騁驥,臨事無全牛。鮑叔幸相知,田蘇頗同游。英資挺孤秀,清論含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