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高下路的詩詞(1080首)

    661 《雜曲歌辭·筑城曲五解》 唐·元稹

    年年塞下丁,長作出塞兵。
    自從冒頓強,官筑遮虜城。
    筑城須努力,城高遮得賊。
    但恐賊路多,有城遮不得。

    662 《雜歌謠辭·步虛詞》 唐·韋渠牟

    玉簡真人降,金書道箓通。
    煙霞方蔽日,云雨已生風。
    四極威儀異,三天使命同。
    那將人世戀,不去上清宮。

    春江景色

    663 《酬薛舍人萬年宮晚景寓直懷友》 唐·上官儀

    奕奕九成臺,窈窕絕塵埃。
    蒼蒼萬年樹,玲瓏下冥霧。
    池色搖晚空,巖花斂馀煦。
    清切丹禁靜,浩蕩文河注。

    664 《廣溪峽》 唐·楊炯

    廣溪三峽首,曠望兼川陸。
    山路繞羊腸,江城鎮魚腹。
    喬林百丈偃,飛水千尋瀑。
    驚浪回高天,盤渦轉深谷。

    665 《廣溪峽》 唐·楊炯

    廣溪三峽首,曠望兼川陸。
    山路繞羊腸,江城鎮魚腹。
    喬林百丈偃,飛水千尋瀑。
    驚浪回高天,盤渦轉深谷。

    666 《夏日仙萼亭應制》 唐·宋之問

    高嶺逼星河,乘輿此日過。
    野含時雨潤,山雜夏云多。
    睿藻光巖穴,宸襟洽薜蘿。
    悠然小天下,歸路滿笙歌。

    667 《和姚給事寓直之作》 唐·宋之問

    清論滿朝陽,高才拜夕郎。
    還從避馬路,來接珥貂行。
    寵就黃扉日,威回白簡霜。
    柏臺遷鳥茂,蘭署得人芳。

    668 《扈從還洛呈侍從群官》 唐·李嶠

    四海帝王家,兩都周漢室。
    觀風昔來幸,御氣今旋蹕。
    雷奮六合開,天行萬乘出。
    玄冥奉時駕,白拒參戎律。

    669 《經廬岳回望江州想洛川有作》 唐·劉允濟

    龜山帝始營,龍門禹初鑿。
    出入經變化,俯仰憑寥廓。
    未若茲山功,連延并巫霍。
    東北疏艮象,西南距坤絡。

    懷才不遇失意

    670 《奉和圣制經河上公廟應制》 唐·蘇颋

    河流無日夜,河上有神仙。
    輦路曾經此,壇場即宛然。
    下疑成洞穴,高若在空煙。
    善物遺方外,和光繞道邊。
    事因周史得,言與漢王傳。
    喜屬膺期圣,邦家業又玄。

    671 《洛川懷古》 唐·劉希夷

    萋萋春草綠,悲歌牧征馬。
    行見白頭翁,坐泣青竹下。
    感嘆前問之,贈予辛苦詞。
    歲月移今古,山河更盛衰。

    672 《南中送北使二首》 唐·張說

    傳聞合蒲葉,曾向洛陽飛。
    何日南風至,還隨北使歸。
    紅顏渡嶺歇,白首對秋衰。
    高歌何由見,層堂不可違。

    673 《哭蘇眉州崔司業二公》 唐·沈佺期

    渙汗天中發,伶俜海外旋。
    長沙遇太守,問舊幾人全。
    國寶亡雙杰,天才喪兩賢。
    大名齊弱歲,高德并中年。

    古文觀止送別序文

    674 《立秋日題安昌寺北山亭》 唐·孫逖

    樓觀倚長霄,登攀及霽朝。
    高如石門頂,勝擬赤城標。
    天路云虹近,人寰氣象遙。
    山圍伯禹廟,江落伍胥潮。

    675 《和使君五郎西樓望遠思歸》 唐·王維

    高樓望所思,目極情未畢。
    枕上見千里,窗中窺萬室。
    悠悠長路人,曖曖遠郊日。
    惆悵極浦外,迢遞孤煙出。
    能賦屬上才,思歸同下秩。
    故鄉不可見,云水空如一。

    676 《偶然作六首》 唐·王維

    楚國有狂夫,茫然無心想。
    散發不冠帶,行歌南陌上。
    孔丘與之言,仁義莫能獎。
    未嘗肯問天,何事須擊壤。

    677 《送綦毋三謁房給事》 唐·李頎

    夫子大名下,家無鐘石儲。
    惜哉湖海上,曾校蓬萊書。
    外物非本意,此生空澹如。
    所思但乘興,遠適唯單車。

    678 《送劉四》 唐·李頎

    愛君少岐嶷,高視白云鄉。
    九歲能屬文,謁帝游明光。
    奉詔赤墀下,拜為童子郎。
    爾來屢遷易,三度尉洛陽。

    寫景抒情

    679 《貽袁三拾遺謫作》 唐·儲光羲

    傾蓋洛之濱,依然心事親。
    龍門何以峻,曾是好詞人。
    珥筆朝文陛,含章諷紫宸。
    帝城多壯觀,被服長如春。

    680 《鄭縣宿陶太公館中贈馮六元二》 唐·王昌齡

    儒有輕王侯,脫略當世務。
    本家藍田下,非為漁弋故。
    無何困躬耕,且欲馳永路。
    幽居與君近,出谷同所騖。

    * 關于高下路的詩詞 描寫高下路的詩詞 帶有高下路的詩詞 包含高下路的古詩詞(108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