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靜諷的詩詞(26首)
1
《成化戊戌十二月十六日與吳原博史明古張子靜》 明·李應禎
大惟補天功,猩砭肌用。
廉利并攢劍,兀隉側倚甕。
在懸太師擊,攻玉詩人諷。
棲禪余百年,問僧僅三眾。
竹幽補堂坳,樹古嵌坳縫。
登頓足力疲,眺望眼界空史。
2
《鵲橋仙 大雨 以上二首見靜齊至正直記卷三,》 宋·無名氏
城中黑潦,村中黃嘹,人都道天瓢翻了。
出門濺我一身泥,這污穢、如何可掃。
東家壁倒,西家壁倒,窺見室家之好。
問天工還有幾時晴,天雖近俚俗,然非深於今樂府者不能作也。
4
《屏居北郊自秋涉冬絕省人事觸緒有感吒之諷吟》 宋·程公許
斷橋梗得泊,高堂擁圖書。
中宵風露氣,營我方寸軀。
靜慮何易感,有銜莫能祛。
今古一瞬息,智愚等丘墟。
戰奪日相尋,死生互吞屠。
念此耿無寐,推枕長嗟吁。
天理諒好還,人謀何可疏。
9
《閑情賦》 魏晉·陶淵明
初,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檢逸辭而宗澹泊,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閑正。
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于諷諫。
綴文之士,奕代繼作;因并觸類,廣其辭義。
余園閭多暇,復染翰為之;雖文妙不足,庶不謬作者之意乎。
10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 關于靜諷的詩詞 描寫靜諷的詩詞 帶有靜諷的詩詞 包含靜諷的古詩詞(2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