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身高的詩詞(3620首)

    541 《贈道月上人》 唐·孟郊

    僧貌凈無點,僧衣寧綴華。
    尋常晝日行,不使身影斜。
    飯術煮松柏,坐山敷云霞。
    欲知禪隱高,緝薜為袈裟。

    542 《上達奚舍人》 唐·孟郊

    北山少日月,草木苦風霜。
    貧士在重坎,食梅有酸腸。
    萬俗皆走圓,一身猶學方。
    常恐眾毀至,春葉成秋黃。
    大賢秉高鑒,公燭無私光。
    暗室曉未及,幽行涕空行。

    543 《大隱坊·趙記室俶在職無事》 唐·孟郊

    卑靜身后老,高動物先摧。
    方圓水任器,剛勁木成灰。
    大道母群物,達人腹眾才。
    時吟堯舜篇,心向無為開。
    彼隱山萬曲,我隱酒一杯。
    公庭何所有,日日清風來。

    544 《戲贈無本》 唐·孟郊

    長安秋聲干,木葉相號悲。
    瘦僧臥冰凌,嘲詠含金痍。
    金痍非戰痕,峭病方在茲。
    詩骨聳東野,詩濤涌退之。

    山居景物

    545 《送豆盧策歸別墅》 唐·孟郊

    短松鶴不巢,高石云不棲。
    君今瀟湘去,意與云鶴齊。
    力買奇險地,手開清淺溪。
    身披薜荔衣,山陟莓苔梯。
    一卷冰雪文,避俗常自攜。

    546 《送李尊師玄》 唐·孟郊

    口誦碧簡文,身是青霞君。
    頭冠兩片月,肩披一條云。
    松骨輕自飛,鶴心高不群。

    547 《送超上人歸天臺(一作送天臺道士)》 唐·孟郊

    天臺山最高,動躡赤城霞。
    何以靜雙目,掃山除妄花。
    何以潔其性,濾泉去泥沙。
    靈境物皆直,萬松無一斜。
    月中見心近,云外將俗賒。
    山獸護方丈,山猿捧袈裟。
    遺身獨得身,笑我牽名華。

    548 《壽安西渡奉別鄭相公》 唐·孟郊

    洛河向西道,石波橫磷磷。
    清風送君子,車遠無還塵。
    春別亦蕭索,況茲冰霜晨。
    零落景易入,郁抑抱難申。

    549 《峽哀》 唐·孟郊

    昔多相與笑,今誰相與哀。
    峽哀哭幽魂,噭噭風吹來。
    墮魄抱空月,出沒難自裁。
    齏粉一閃間,春濤百丈雷。

    550 《寄衣曲》 唐·張籍

    織素縫衣獨苦辛,遠因回使寄征人。
    官家亦自寄衣去,貴從妾手著君身。
    高堂姑老無侍子,不得自到邊城里。
    殷勤為看初著時,征夫身上宜不宜。

    551 《各東西》 唐·張籍

    游人別,一東復一西。
    出門相背兩不返,惟信車輪與馬蹄。
    道路悠悠不知處,山高海闊誰辛苦。
    遠游不定難寄書,日日空尋別時語。
    浮云上天雨墮地,暫時會合終離異。
    我今與子非一身,安得死生不相棄。

    552 《傷歌行(元和中,楊憑貶臨賀尉)》 唐·張籍

    黃門詔下促收捕,京兆尹系御史府。
    出門無復部曲隨,親戚相逢不容語。
    辭成謫尉南海州,受命不得須臾留。

    553 《雀飛多》 唐·張籍

    雀飛多,觸網羅,網羅高樹顛。
    汝飛蓬蒿下,勿復投身網羅間。
    粟積倉,禾在田。
    巢之雛,望其母來還。

    554 《雜怨》 唐·張籍

    切切重切切,秋風桂枝折。
    人當少年嫁,我當少年別。
    念君非征行,年年長遠途。
    妾身甘獨歿,高堂有舅姑。
    山川豈遙遠,行人自不返。

    555 《哭于鵠》 唐·張籍

    青山無逸人,忽覺大國貧。
    良玉沉幽泉,名為天下珍。
    野性疏時俗,再拜乃從軍。
    氣高終不合,去如鏡上塵。

    懷念友情古體

    556 《離婦》 唐·張籍

    十載來夫家,閨門無瑕疵。
    薄命不生子,古制有分離。
    托身言同穴,今日事乖違。
    念君終棄捐,誰能強在茲。

    557 《學仙》 唐·張籍

    樓觀開朱門,樹木連房廊。
    中有學仙人,少年休谷糧。
    高冠如芙蓉,霞月披衣裳。
    六時朝上清,佩玉紛鏘鏘。

    558 《獻從兄》 唐·張籍

    悠悠旱天云,不遠如飛塵。
    賢達失其所,沉飄同眾人。
    擢秀登王畿,出為良使賓。
    名高滿朝野,幼賤誰不聞。

    559 《贈姚怤》 唐·張籍

    漏天日無光,澤土松不長。
    君今職下位,志氣安得揚。
    白發文思壯,才為國賢良。
    無人識高韻,薦于天子傍。

    560 《答僧拄杖》 唐·張籍

    靈藤為拄杖,白凈色如銀。
    得自高僧手,將扶病客身。
    春游不騎馬,夜會亦呈人。
    持此歸山去,深宜戴角巾。

    * 關于身高的詩詞 描寫身高的詩詞 帶有身高的詩詞 包含身高的古詩詞(362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