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諦的詩詞(117首)

    61 《促拍滿路花》 宋·無名氏

    若論修養事,知有幾多門。
    當歸宿處,是虛源。
    至真至道,簡易合乾坤。
    坎離并水火,止是筌蹄,萃然一點長存。

    62 《希深惠書言與師魯永叔子聰幾道游嵩因誦而韻》 宋·梅堯臣

    聞君奉宸詔,瑞祝疑靈岫。
    山水聊得游,志愿庶可就。
    豈無朋從俱,況此一二秀。
    方蘄建春陌,十刻殘晝漏。

    63 《才上人處見圓機五字輒用其韻作》 宋·晁說之

    振錫千峰下,觀空萬象前。
    水深猱臂直,雪厚虎圓。
    工部淚徒感,贊公燈不眠。
    當年郭有道,今日更談禪。

    64 《悼阿駒七首》 宋·劉克莊

    長兄開卷每隨聲,大母繙經亦聽。
    眉目分明無夭法,恐緣了了與惺惺。

    65 《挽銅里葉提點》 宋·洪咨夔

    養性居士白,用心承事黃。
    春風花竹墅,秋雨膾莼鄉。
    簡淡趨真,廉平絜義方。
    志幽無長語,手墨粲琳瑯。

    66 《呈萬菴十章·金丹》 宋·白玉蟾

    佛與眾生共一家,一毫頭上現河沙。
    九還七返魚游網,四三空兔入罝。
    混洗何年曾結子,虛空昨夜復生花。
    阿誰鼎內尋丹藥,枯木巖前月影斜。

    67 《觀物吟》 宋·邵雍

    淳厚之人少秀慧,秀慧之人少審
    安得淳厚又秀慧,與之共話人間事。

    68 《謁岱祠即事》 宋·晁補之

    澤南三百里,極望橫天云。
    云端色凝黛,視初可分。
    崢嶸介丘像,澒洞元氣屯。
    頃刻有變化,慘澹殊明昏。

    69 《游衢州烏巨山乾明寺》 宋·葛立方

    烏巨山前談實,江郎巖畔逗真機。
    白虹示滅知何處,去采山桃又不歸。

    70 《韓干畫馬闕四足龍眠榻而全之》 宋·劉子翚

    吾聞兩臂天下重,馬失四蹄將底用。
    平生想似萬里游,對此惟心惻然動。
    得非曾落駑駘群,踠脫泥涂良已勤。
    又疑逸氣厭拘系,絕蹯徑欲超浮云。

    71 《光相寺》 宋·汪元量

    峨眉縣西四十里,峭壁懸崖削寒翠。
    崎嶇棧道動搖搖,矮石支撐同贔屭。
    忽窺萬仞黑無底,下有龍淵七十二。
    攀捫步步足難移。

    72 《一經堂為王亦顏題》 宋·王之道

    我生非我有,天地暫委形。
    觀子若孫,相值如浮萍。
    崔昭與李兼,甚矣愚不靈。
    積錢遺蕓窟,轉手還星星。

    73 《和龔圣任即事》 宋·王之道

    新詩似霜月,玩清且好。
    欲見勢未能,思君令人老。
    啟蟄在朝夕,雷雨發枯槁。
    愿言從杖履,高吟備搜討。

    74 《書事》 宋·朱翌

    春來何事可相關,撥置書叢得少閑。
    洗硯觀鸜鵒眼,焚香仍揀鷓鴣斑。
    花開北陌東阡外,人在朝三暮四間。
    俯仰乾坤了無愧,心如枯卉更誰刪。

    75 《跋司馬才仲六論》 宋·朱翌

    溫公言語藥石譜,猶子文章星斗羅。
    家世有方能治國,宦游無地可降魔。
    觀深世著明論,平視賢良方正科。
    四海共知勛室后,亨年孰似賈生多。

    76 《南華五十韻》 宋·朱翌

    鄉里黃梅接,家居祖剎鄰。
    常聞肉身佛,甘作硙坊人。
    堅有懸腰石,空無拂鏡塵。
    已舂諸米熟,自識本心真。

    77 《和玉汝贈收上人》 宋·韓維

    道得都來是八成,圣無功用已非靈。
    憑君視丹霞路,依舊云山點點青。

    78 《次韻胡學長喜雨》 宋·陳造

    胡君著述間,動作千載計。
    雅奧三百篇,挹取欲無藝。
    一源發至醇,萬象赴傲睨。
    平生笑此癖,論交惜晚歲。

    79 《義榮見示禪月山居詩盥讀數過六根灑然但余素》 宋·鄭剛中

    不曾貪進不曾休,俯仰人間今白頭。
    一切有為皆妄幻,十方無礙足浮游。
    誰言學佛須披衲,頗笑求仙唯造樓。
    只有隨緣是真,穩憑舟楫濟安流。

    80 《獻萬佛圖為張雅州壽》 宋·李流謙

    博大真人哉,妙形而上。
    林林總雛嬰,萬生同負襁。
    赴者不可數,百川納溟漲。
    隨取即隨給,孰識無盡藏。

    * 關于諦的詩詞 描寫諦的詩詞 帶有諦的詩詞 包含諦的古詩詞(11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