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藏異的詩詞(440首)

    121 《木蘭花慢(宴遂寧新進士)》 宋·魏了翁

    記薰風殿上,曾當暑、侍君王。
    看絳服臨軒,白袍當殿,流汗翻漿。
    今年詔書催發,趁槐庭、初夏午陰涼。
    瘦馬行時臘雪,疊猿啼處年光。

    122 《木蘭花慢(宴遂寧新進士)》 宋·魏了翁

    記薰風殿上,曾當暑、侍君王。
    看絳服臨軒,白袍當殿,流汗翻漿。
    今年詔書催發,趁槐庭、初夏午陰涼。
    瘦馬行時臘雪,疊猿啼處年光。

    初中文言文寓理教育故事

    123 《沁園春(六和)》 宋·劉克莊

    少工藝文,朱絲練弦,黃流在璋古注云:璋,瓚也。
    值虞廷戛擊,簫韶之樂,周王壽考,追琢其章。
    汾水雁飛,鼎湖龍遠,魂返今無異域香。
    浮生短,更兩輪屋角,來去荒忙。

    124 《柳梢青》 宋·周密

    藏雙清圖,奇悟入神,絕去筆墨畦徑。
    卷尾補之自書柳梢青四詞,辭語清麗,翰札遒勁,欣然有契于心。
    余因戲云:不知點胸老、放鶴翁同生一時,其清風雅韻,優劣當何如哉。
    翁噱曰:我知畫而已,安與許事,君其問諸水濱。

    125 《滿江紅》 宋·葛郯

    郢客高歌,猶未親、陽春一曲。
    多應是、連城有價,閟藏華屋。
    但使章臺無異意,何妨一見邯鄲玉。
    料錦囊、隨客泛東溪,凌波綠。

    126 《滿江紅》 宋·葛郯

    郢客高歌,猶未親、陽春一曲。
    多應是、連城有價,閟藏華屋。
    但使章臺無異意,何妨一見邯鄲玉。
    料錦囊、隨客泛東溪,凌波綠。

    127 《沁園春》 宋·王邁

    老先生獨以身免。
    賢者之不出如此。
    楊龜山層出,不合又去,未幾又出。
    靖康之變,以諫識大夫從駕入金營。

    128 《石蒼舒醉墨堂》 宋·蘇軾

    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粗記可以休。
    何用草書夸神速,開卷惝恍令人愁。
    我嘗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
    自言其中有至樂,適意無異逍遙游。

    書法

    129 《孔雀東南飛/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兩漢·佚名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
    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高中文言文樂府民謠寫人愛情

    130 《中秋詠懷借杜子美秋日述懷一百韻和寄柳州假鳴桑先生》 明·徐威

    異鄉青嶂外,故里白云邊。
    北極懸雙眼,中秋度四年。
    燈前橫一劍,江滸宿孤船。
    玉露漙漙忌,金波炯炯然。

    中秋節寫景抒懷

    131 《子產壞晉館垣》 先秦·左丘明

    公薨之月,子產相鄭伯以如晉,晉侯以我喪故,未之見也。
    子產使盡壞其館之垣,而納車馬焉。
    士文伯讓之,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盜充斥,無若諸侯之屬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館,高其闬 閎,厚其墻垣,以無憂客使。
    今吾子壞之,雖從者能戒,其若異客何?以敝邑之為盟主,繕完葺墻,以待賓客。

    古文觀止議論外交哲理

    132 《蘇秦以連橫說秦》 先秦·佚名

    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肴、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
    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

    古文觀止故事寫人

    133 《報任少卿書/報任安書》 兩漢·司馬遷

    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賜書,教以慎于接物,推賢進士為務,意氣勤勤懇懇。
    若望仆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雖罷駑,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

    古文觀止敘事議論抒懷

    134 《潮州韓文公廟碑》 宋·蘇軾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是皆有以參天地之化,關盛衰之運,其生也有自來,其逝也有所為。
    故申、呂自岳降,傅說為列星,古今所傳,不可誣也。
    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古文觀止碑文贊頌寫人

    135 《尊經閣記》 明·王守仁

    經,常道也。
    其在于天,謂之命;其賦于人,謂之性。
    其主于身,謂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古文觀止哲學理論

    136 《徐文長傳》 明·袁宏道

    余少時過里肆中,見北雜劇有《四聲猿》,意氣豪達,與近時書生所演傳奇絕異,題曰“天池生”,疑為元人作。
    后適越,見人家單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強心鐵骨,與夫一種磊塊不平之氣,字畫之中,宛宛可見。
    意甚駭之,而不知田水月為何人。
    一夕,坐陶編修樓,隨意抽架上書,得《闕編》詩一帙。

    古文觀止寫人懷才不遇傳記

    137 《秦婦吟》 唐·韋莊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陽城外花如雪。
    東西南北路人絕,綠楊悄悄香塵滅。
    路旁忽見如花人,獨向綠楊陰下歇。
    鳳側鸞欹鬢腳斜,紅攢黛斂眉心折。

    敘事長詩

    138 《古人鑄鑒》 宋·沈括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比得古鑒,皆刮磨令平,此師曠所以傷知音也。
    世有透光鑒,鑒背有銘文,凡二十字,字極古,莫能讀。
    以鑒承日光,則背文及二 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

    哲理故事

    139 《天問》 先秦·屈原

    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誰能極之?
    馮翼惟象,何以識之?

    楚辭

    140 《九辯》 先秦·宋玉

    悲哉,秋之為氣也!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泬漻兮天高而氣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楚辭悲秋長詩

    * 關于藏異的詩詞 描寫藏異的詩詞 帶有藏異的詩詞 包含藏異的古詩詞(44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