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致此的詩詞(1288首)
601
《四柏亭》 宋·孔夢斗
道鄉采芹暇,手植四株柏。
相對有正味,愛此歲寒格。
忠言賈奇禍,幾削諫臣跡。
柏亦助道鄉,每號風雨夕。
602
《挽趙秋曉》 宋·黎伯元
一榜科名萃此門,當時盛事詫衣冠。
文章爾雅向歆上,標致風流晉流間。
淚灑銅駝已荊棘,眼看華屋又邱山。
貞元朝士今誰在,些罷招魂淚雨漫。
603
《蟬》 宋·李覯
一蛻囂塵向此生,柳枯槐老正傷情。
高吟盡日知誰聽,零露充腸且獨清。
螳斧不勞陰致害,貂冠猶可共傳名。
騷人若有遺魂在,應放冤聲伴爾鳴。
604
《短項翁》 宋·李衡
我生懶放世無偶,身即囂塵志林莽。
寒饑未免困啼號,束帶深慚為升斗。
先生閉戶傲羲皇,云夢胸中吞八九。
摶風暫爾抑雄飛,萬事紛紛付卮酒。
605
《重建羊侯祠和王原叔句》 宋·連庠
大江西來繞重城,憂如來花匹練縈。
左山右阜若開避,曾是峴首當頭橫。
江湍沖山山不動,滔滔雪浪東南傾。
潰然巨勢壓漢境,萬楚不得專雄名。
606
《壽胡運使》 宋·劉閬風
青原連峰郁嵯峨,中產瑞石如金螺。
清淑之氣孕秀多,蜿蟺礴無偏頗。
間世人杰文星羅,六一鳴道繼雄軻。
忠簡名節森聱牙,乃孫所學能傳家。
607
《游曾公巖》 宋·劉誼
尋得新巖冠一州,使君從此作鰲頭。
千年草莽埋幽致,今日衣冠成勝游。
洞穴已能驚俗眼,神仙須合隱浮丘。
主人將為商霖起,還許微官卜筑不。
608
《凌煙嶂》 宋·劉仲堪
崟崟才數仞,邐迤極幽致。
藤蘿與苔蘚,蔓延相□□。
青天煉可補,滄海鞭難至。
造物者何為,并此儕魑魅。
609
《華景洞》 宋·呂愿中
斯洞名華景,累累乳石懸。
虛崖疑月窟,絕頂瞰江湍。
巖底金仙寺,峰頭玉井蓮。
地形居眾外,氣象偉無前。
611
《留題古松》 宋·錢昱
景致逼神仙,心幽道亦玄。
僧閒來出世,松老不知年。
放馬眠豈草,移杯酌澗泉。
浮名如脫得,終住此云邊。
612
《古意》 宋·舒岳祥
客從南方來,遺我薰風琴。
薰風未易致,且奏易水吟。
高浪忽起立,四顧變愁陰。
征馬立踟躇,旁人淚沾襟。
613
《截臂行》 宋·孫發
吾聞兩臂重於天下不可廢,知之不必子華子。
愚民氣焚胸,一忿敢趨死。
以死視四肢,截臂如去指。
鳴呼巴陵之民何以有此風,疾痛利害人所同。
615
《古歌贈巖主喜公》 宋·陶羽
喜公心眼如有靈,善擇此巖來構扃。
崖根踏碎暮煙碧,洞門鑿破蒼苔青。
交加亂石虎狼墜,縱橫怪木龍蛟形。
其間可以松蘿招隱,云霞放情。
616
《游泰山靈巖寺》 宋·滕涉
山半舊招提,捫蘿躡石梯。
佳名標四絕,勝境出三齊。
殿古煙霞窟,庭深檜柏蹊。
岳靈分地界,云險接天倪。
617
《游南山》 宋·汪任
湞陽富佳致,無以過南山。
山高雄地理,萬丈親云端。
攀援臨絕頂,氣象非塵寰。
神存古廟貌,臺敞舊軒欄。
618
《謀創領要亭》 宋·汪熙
生平酷愛山,好山寧相遠。
知吾入山意,幽致競牽挽。
信步杖藜輕,升高腰腳健。
小雨著黃落,索索聲相溷。
* 關于致此的詩詞 描寫致此的詩詞 帶有致此的詩詞 包含致此的古詩詞(128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