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魏的讀音 后魏的意思
北朝之一。鮮卑族拓跋珪自立為代王,國號魏,亦稱北魏﹑拓跋魏﹑元魏。為區別于以前之三國魏,故史稱后魏(公元386年-557年)。
- 后
- 魏
“后魏”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hòu wèi]
- 漢字注音:
- ㄏㄡˋ ㄨㄟˋ
- 簡繁字形:
- 後魏
- 是否常用:
- 是
“后魏”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北朝之一。鮮卑族拓跋珪自立為代王,國號魏,亦稱北魏﹑拓跋魏﹑元魏。為區別于以前之三國魏,故史稱后魏(公元386年-557年)。 辭典解釋
后魏 hòu wèi ㄏㄡˋ ㄨㄟˋ 朝代名。(西元386~534)?北朝諸朝之一。晉時拓跋氏自立為代王,淝水戰后不久,改國號魏,史稱為「后魏」或「北魏」。后分裂為東、西魏。
英語 Wei of the Northern Dynasties 386-534
網絡解釋
“后魏”的單字解釋
【后】:1.方位詞。在背面的(指空間,跟“前”相對):后門。村前村后。2.方位詞。未來的;較晚的(指時間,跟“前、先”相對):后天。日后。后輩。先來后到。3.方位詞。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對):后排。后十五名。4.后代的人,指子孫等:無后。5.君主的妻子:皇后。后妃。6.古代稱君主:商之先后。7.姓。
【魏】:1.周朝國名(前403—前225)。戰國七雄之一。在今河南北部、山西西南部,為秦所滅。2.朝代名。1.三國之一(220—265)。與吳、蜀并立。曹操子曹丕所建。占有黃河流域、淮河流域等地區,建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為晉所滅。2.北朝之一(386—534)。鮮卑族拓跋珪所建。公元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439年統一北方,公元494年遷都洛陽,史稱北魏,又稱后魏、拓跋魏、元魏。后分裂為東魏(534—550)、西魏(535—556)。東魏為北齊所滅,西魏為北周所滅。
“后魏”的相關詞語
“后魏”造句
龐聰擔心它走后,會有人說壞話,以后魏王不信任他。
后魏根本沒有官祿俸銀,官吏的生活費“自謀出路”。
后魏及齊,風牛本隔,殊不尋究,遙相師祖,故山東之人,浸以成俗。
后魏光祿大夫,是晉代散騎常侍羊琇的第六代孫,羊琇以后,世代為卿相。
后魏人酈道元,喜文好學,歷覽奇書,撰《水經注》四十卷。
《毛詩箋音證》十卷后魏太常卿劉芳撰。
后魏爰自幽方,遷宅伊、洛,日不暇給,經籍闕如。
馬有朝走后魏單心里還是不安,他心想“趙高萬一拆穿馬有朝的計謀,他不能幸免于難外,島上數千人也難逃趙高魔掌!”。
然而,四十年后魏滅劉蜀之后,他又能魂歸何處?別忘了,他可是劉禪劉阿斗,那個被后世唾罵千年的爛泥扶不上墻的典型代表。
以后魏土德代漢火德,晉金德代魏土德,趙水德代了晉金德,(前)燕木德代了趙水德,(前)秦火德代了燕木德。
* 后魏的讀音是:hòu wèi,后魏的意思:北朝之一。鮮卑族拓跋珪自立為代王,國號魏,亦稱北魏﹑拓跋魏﹑元魏。為區別于以前之三國魏,故史稱后魏(公元386年-557年)。
基本解釋
北朝之一。鮮卑族拓跋珪自立為代王,國號魏,亦稱北魏﹑拓跋魏﹑元魏。為區別于以前之三國魏,故史稱后魏(公元386年-557年)。辭典解釋
后魏 hòu wèi ㄏㄡˋ ㄨㄟˋ朝代名。(西元386~534)?北朝諸朝之一。晉時拓跋氏自立為代王,淝水戰后不久,改國號魏,史稱為「后魏」或「北魏」。后分裂為東、西魏。
英語 Wei of the Northern Dynasties 386-534

【后】:1.方位詞。在背面的(指空間,跟“前”相對):后門。村前村后。2.方位詞。未來的;較晚的(指時間,跟“前、先”相對):后天。日后。后輩。先來后到。3.方位詞。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對):后排。后十五名。4.后代的人,指子孫等:無后。5.君主的妻子:皇后。后妃。6.古代稱君主:商之先后。7.姓。
【魏】:1.周朝國名(前403—前225)。戰國七雄之一。在今河南北部、山西西南部,為秦所滅。2.朝代名。1.三國之一(220—265)。與吳、蜀并立。曹操子曹丕所建。占有黃河流域、淮河流域等地區,建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為晉所滅。2.北朝之一(386—534)。鮮卑族拓跋珪所建。公元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439年統一北方,公元494年遷都洛陽,史稱北魏,又稱后魏、拓跋魏、元魏。后分裂為東魏(534—550)、西魏(535—556)。東魏為北齊所滅,西魏為北周所滅。
龐聰擔心它走后,會有人說壞話,以后魏王不信任他。
后魏根本沒有官祿俸銀,官吏的生活費“自謀出路”。
后魏及齊,風牛本隔,殊不尋究,遙相師祖,故山東之人,浸以成俗。
后魏光祿大夫,是晉代散騎常侍羊琇的第六代孫,羊琇以后,世代為卿相。
后魏人酈道元,喜文好學,歷覽奇書,撰《水經注》四十卷。
《毛詩箋音證》十卷后魏太常卿劉芳撰。
后魏爰自幽方,遷宅伊、洛,日不暇給,經籍闕如。
馬有朝走后魏單心里還是不安,他心想“趙高萬一拆穿馬有朝的計謀,他不能幸免于難外,島上數千人也難逃趙高魔掌!”。
然而,四十年后魏滅劉蜀之后,他又能魂歸何處?別忘了,他可是劉禪劉阿斗,那個被后世唾罵千年的爛泥扶不上墻的典型代表。
以后魏土德代漢火德,晉金德代魏土德,趙水德代了晉金德,(前)燕木德代了趙水德,(前)秦火德代了燕木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