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老的詩詞(3180首)

    61 《漁家傲(太后慶八十,詔書到,再和孔純)》 宋·王之道

    恩波今及
    詔書前日新頒到。
    視膳慈寧先嗜好。
    隆孝道。
    慕逾五十前王少。
    想見天顏溫色笑。
    東朝上壽稱觴了。
    易俗功深神且妙。
    來窈窕。
    德齊任姒消驕傲。

    62 《景定壬戌冬得數椽于城南慈感渡側詢之故云》 宋·韋居安

    卜居求靜處,喜傍碧溪灣。
    隔岸高低柳,當軒遠近山。
    天開圖畫久,人共水云閒。
    聞說賈耘,舊曾居此間。

    63 《陪括蒼太史謁長陵余山客冠門者呵止之頂卒》 明·紀青

    竹皮紗幅人頭,高士從來傲冕旒。
    曾見院師畫姚,一瓢如葉倚黃樓。

    64 《李公擇過高郵見施大夫與孫莘賞花詩憶與仆》 宋·蘇軾

    汝陽真天人,絹帽著紅槿。
    纏頭三百萬,不買一微哂。
    共夸青山峰,曲盡花不隕。
    當時謫仙人,逸韻謝封畛。

    65 《次韻孫莘斗野亭寄子由在邵伯堰》 宋·蘇軾

    落帆謝公渚,日腳東西平。
    孤亭得小憩,暮景含余清。
    坐待斗與牛,錯落掛南甍。
    僧如夙昔,一笑意已傾。

    66 《次韻孫莘見贈時莘移廬州因以別之》 宋·蘇軾

    爐錘一手賦形殊,造物無心敢忘渠。
    我本疏頑固當爾,子猶淪落況其余。
    龔黃側畔難言政,羅趙前頭且眩書。
    (莘見稱政事與書,而莘書至不工。
    )惟有陽關一杯酒,殷勤重唱贈離居。

    67 《子由在筠作東軒記或戲之為東軒長其婿曹煥》 宋·蘇軾

    趺坐化去子由聞之乃作二絕一以答予一以答慎明年余過圓通始得其詩乃追次慎韻君到高安幾日回,一時斗藪舊塵埃。
    贈君一籠牢收取,盛取東軒長來。
    (余送曹詩。
    )大士何曾有生死,小儒底處覓窮通。

    68 《贈湖上父十八韻》 宋·陸游

    一鏡三百里,環以碧玉峰,天公賜我厚,極目為提封。
    煙收見石帆,雨霽望臥龍,嵯峨寶林塔,迢遞天章鐘。
    興來思一出,霜晴及初冬。
    舍杖迎,衣冠頗嚴恭,語我相識久,幸未棄農,間者傳伏枕,喜聞足音跫。

    69 《仗錫平具舟車迎前天衣印印悉遣還策杖訪》 宋·陸游

    畫舫籃輿不許前,白頭行腳意超然。
    舜江禹穴千山水,盡在高人拄杖邊。

    70 《仗錫平具舟車迎前天衣印印悉遣還策杖訪》 宋·陸游

    魚鼓聲中白巾,南山筍蕨一番新。
    長安不是無卿相,林下平津獨可人。

    71 舅寓陳諸況不能盡布以二詩代書得閑為和佳》 宋·張耒

    浮生已付悠悠,未免饑寒目下憂。
    全仗黃庭能卻,那堪白發更悲秋。
    所欣耳界常清凈,漸放心君得自由。
    壘塊苦消消未盡,每逢風月亦閑愁。

    72 《陳吉縣丞同知命弟游青原謁思禪師予以簿領》 宋·黃庭堅

    天高萬物肅,虛寂在川岑。
    肅此塵外軫,隨山上嶇嶔。
    列宿正參差,凝霜露衣襟。
    驚鳥縱橫去,孤猿擁條吟。

    73 《聽蛙方君作八詩效顰各賦一首內三題余四十》 宋·劉克莊

    身已龍鐘不出村,尚能抱甕灌蔬園。
    瓦盆甚樸常盛酒,茅屋雖低可負暄。
    鋤倦扶藜訪鄰叟,祭歸懷肉遺諸孫。
    后生記取耆年語,世世休思入縣門。

    74 《聽蛙方君作八詩效顰各賦一首內三題余四十》 宋·劉克莊

    半間古屋冷颼颼,死盡同參偶獨留。
    昔已尋師遠行腳,今惟見佛小低頭。
    舊綾無用聊收取,破衲難縫且著休。
    年少還知貧道不,曾同王謝二公游。

    75 《年逢春十三首》 宋·邵雍

    逢春春不任,不任緣被來侵。
    一身去惡足惜,滿眼春歸何處尋。
    紅日墜時風更急,落花流處水仍深。
    流鶯不悟芳菲歇,猶向枝頭送好音。

    76 《赴元劉園之集呈十二朝請十五推官二叔父兼》 宋·晁補之

    故鄉等作異鄉愁,常笑吾生不自謀。
    百日狂風春草草,十年歸夢客悠悠。
    倦游情話陪諸父,罷親鋤學故侯。
    得坎乘流兩皆可,名亭應不用三休。

    77 《徑山無畏人從旁郡來解包武康觀音院昨日訪》 宋·毛滂

    少引仙人為守關,杖頭風月冷金鐶。
    只緣長者曾傾蓋,不為諸侯出山。
    瘞鶴字勤衫黑,敲門詩苦鬢毛斑。
    歸來一缽東堂飯,自有溪云作伴閒。

    78 《東軒長二絕〈并序〉》 宋·蘇轍

    始余于官舍營東軒,彭城曹君煥子文,自浮光訪余于高安,道過黃岡,家兄子瞻以詩送之曰:“君到高安幾日回,一時抖藪舊塵埃。
    贈君一籠牢收取,盛取東軒長來。
    ”君過廬山,見圓通知慎禪師,出詩示之。
    師嘗與余通書,見之欣然。

    79 《贈石臺問長二絕〈并敘〉》 宋·蘇轍

    石臺長問公,本成都吳氏子,棄俗出家,手書《法華經》,字細如黑蟻,前后若一,將誦之萬遍,雖而精進不倦,脅不至席者二十有三年。
    余來高安,以鄉人相好,蓋余懶而好睡,見之惕然自警,因贈之二小詩云。
    法達曾經見盧,半生勤苦一朝虛。
    心通口誦方無礙,笑把吳鸞細字書。

    80 《送琳長還大明山》 宋·蘇轍

    與世疏,但有世外緣。
    五年客江西,掃軌謝往還。
    依依二三,示我馬祖禪。
    身心忽明曠,不受垢污纏。

    * 關于老的詩詞 描寫老的詩詞 帶有老的詩詞 包含老的古詩詞(318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