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答不也的詩詞(131首)
客難東方朔曰:“蘇秦、張儀一當萬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澤及后世。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術,慕圣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記,著于竹帛;唇腐齒落,服膺而不可釋,好學樂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為智能海內無雙,則可謂博聞辯智矣。
然悉力盡忠,以事圣帝,曠日持久,積數十年,官不過侍郎,位不過執戟。
意者尚有遺行邪?同胞之徒,無所容居,其故何也?”東方先生喟然長息,仰而應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備。
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時,榮問休暢,幸甚幸甚。
遠托異國,昔人所悲,望風懷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遺,遠辱還答,慰誨勤勤,有逾骨肉,陵雖不敏,能不慨然?自從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窮困,獨坐愁苦。
終日無睹,但見異類。
韋韝毳幕,以御風雨;羶肉酪漿,以充饑渴。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書辭甚高,而其問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誰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歸也有日矣,況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謂望孔子之門墻而不入于其宮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雖然,不可不為生言之。
生所謂“立言”者,是也;生所為者與所期者,甚似而幾矣。
梁丘據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據忠且愛我。
我欲豐厚其葬,高大其壟。
”晏子曰:“敢問據之忠且愛于君者,可得聞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則據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
每有風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愛也。
權白孟德足下:辱書開示禍福,使之內殺子布,外擒劉備以自效。
書辭勤款,若出至誠,雖三尺童子,亦曉然知利害所在矣。
然仆懷固陋,敢略布。
昔田橫,齊之遺虜,漢高祖釋酈生之憾,遣使海島,謂橫來大者王,小者侯,猶能以刀自剄,不肯以身辱于劉氏。
始余于官舍營東軒,彭城曹君煥子文,自浮光訪余于高安,道過黃岡,家兄子瞻以詩送之曰:“君到高安幾日回,一時抖藪舊塵埃。
贈君一籠牢收取,盛取東軒長老來。
”君過廬山,見圓通知慎禪師,出詩示之。
師嘗與余通書,見之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