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第下的詩詞(293首)

    61 《下第后曉坐》 唐·顧非熊

    遠客滯都邑,老驚時節催。
    海邊身夢覺,枕上鼓聲來。
    起見銀河沒,坐知閶闔開。
    何為此生內,終夜泣塵埃。

    62 《下第后送友人不及》 唐·顧非熊

    失意經寒食,情偏感別離。
    來逢人已去,坐見柳空垂。
    細雨飛黃鳥,新蒲長綠池。
    自傾相送酒,終不展愁眉。

    63 《下第后寄高山人》 唐·顧非熊

    我家堂屋前,仰視大茅巔。
    潭靜鳥聲異,地寒松色鮮。
    人眠甕牖月,鹿飲竹門泉。
    多愧鄰高隱,無成又一年。

    64 《送張景宣下第東歸(歸揚州覲省)》 唐·朱慶馀

    歸省值花時,閑吟落第詩。
    高情憐道在,公論覺才遺。
    春雨連淮暗,私船過馬遲。
    離心可惆悵,為有入城期。

    65 《送顧非熊下第歸》 唐·朱慶馀

    但取詩名遠,寧論下第頻。
    惜為今日別,共受幾年貧。
    聽雨宿吳寺,過江逢越人。
    知從本府薦,秋晚又辭親。

    66 《送崔約下第歸淮南覲省》 唐·朱慶馀

    遠憶拜親留不住,出門行計與誰同。
    程涂半是依船上,請謁多愁值雨中。
    堰水靜連堤樹綠,村橋時映野花紅。
    回期須及來春事,莫便江邊逐釣翁。

    寫景抒情

    67 《送人下第歸》 唐·朱慶馀

    獨立身難達,新春與志違。
    異鄉青草長,故國白頭歸。
    岸闊湖波溢,程遙楚岫微。
    高秋期再會,此去莫忘機。

    68 《再下第將歸荊楚上白舍人》 唐·雍陶

    窮通應計一時間,今日甘從刖足還。
    長倚玉人心自醉,不辭歸去哭荊山。

    69 《友人下第因以贈之》 唐·李遠

    劉毅雖然不擲盧,誰人不道解樗蒲。
    黃金百萬終須得,只有挼莎更一呼。

    70 《今皇帝陛下一詔征兵…次第歸降臣獲睹圣功輒獻歌詠》 唐·杜牧

    捷書皆應睿謀期,十萬曾無一鏃遺。
    漢武慚夸朔方地,周宣休道太原師。
    威加塞外寒來早,恩入河源凍合遲。
    聽取滿城歌舞曲,涼州聲韻喜參差。

    71 《下第別友人楊至之》 唐·許渾

    花落水潺潺,十年離舊山。
    夜愁添白發,春淚減朱顏。
    孤劍北游塞,遠書東出關。
    逢君話心曲,一醉灞陵間。

    72 《下第寓居崇圣寺感事》 唐·許渾

    懷土泣京華,舊山歸路賒。
    靜依禪客院,幽學野人家。
    林晚鳥爭樹,園春蝶護花。
    東門有閑地,誰種邵平瓜。

    73 《下第送宋秀才游岐下、楊秀才還江東》 唐·許渾

    年來不自得,一望幾傷心。
    風轉蕙蘭色,月移松桂陰。
    馬隨邊草遠,帆落海云深。
    明旦各分首,更聽梁甫吟。

    74 《下第寓居崇圣寺感事》 唐·許渾

    懷土泣京華,舊山歸路賒。
    靜依禪客院,幽學野人家。
    林晚鳥爭樹,園春蝶護花。
    東門有閑地,誰種邵平瓜。

    閨怨

    75 《下第送宋秀才游岐下、楊秀才還江東》 唐·許渾

    年來不自得,一望幾傷心。
    風轉蕙蘭色,月移松桂陰。
    馬隨邊草遠,帆落海云深。
    明旦各分首,更聽梁甫吟。

    76 《下第歸朱方寄劉三復》 唐·許渾

    素衣京洛塵,歸棹過南津。
    故里跡猶在,舊交心更新。
    月高蕭寺夜,風暖庾樓春。
    詩酒應無暇,朝朝問旅人。

    77 《送李文明下第鄜州覲兄》 唐·許渾

    征夫天一涯,醉贈別吾詩。
    雁迥參差遠,龍多次第遲。
    寧歌還夜苦,宋賦更秋悲。
    的的遙相待,清風白露時。

    78 《下第歸蒲城墅居》 唐·許渾

    失意歸三徑,傷春別九門。
    薄煙楊柳路,微雨杏花村。
    牧豎還呼犢,鄰翁亦抱孫。
    不知余正苦,迎馬問寒溫。

    79 《下第貽友人》 唐·許渾

    身在關西家洞庭,夜寒歌苦燭熒熒。
    人心高下月中桂,客思往來波上萍。
    馬氏識君眉最白,阮公留我眼長青。
    花前失意共寥落,莫遣東風吹酒醒。

    80 《送王總下第歸丹陽》 唐·許渾

    秦樓心斷楚江湄,系馬春風酒一卮。
    汴水月明東下疾,練塘花發北來遲。
    青蕪定沒安貧處,黃葉應催獻賦詩。
    憑寄家書為回報,舊鄉還有故人知。

    * 關于第下的詩詞 描寫第下的詩詞 帶有第下的詩詞 包含第下的古詩詞(293首)
    chengrenyouxi